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实践探索>>专题论文>>阅览文章

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摘要: 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实践研究王炜 詹义春 内容提要:《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实践研究》,从本质上讲是文化传承同......

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王炜  詹义春

内容提要

《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实践研究》从本质上讲是文化传承同社区教育的融合,是一种运行机制上的资源整合,它通过资源整合形式,提升社区教育的文化品位,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这是从资源整合走向文化融合的有益实践,从而推进区域社区教育学习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学习资源  整合与运用  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

资源整合与运用资源整合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在战略层面上,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辖区优质资源内部彼此分离的职能,把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整体,取1+1大于2的效果。 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就是根据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竞争优势,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实践研究通过构建文化教育合作联盟这个载体,对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运用营造先进的社会文化传承环境,让博物馆资源融入社区教育,形成社区教育发展的合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突出育人环境的构建和环境育人的功能作用,从而推进社区教育学习生态的创新和发展。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学习型组织”及共同体建设理念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一份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提出迈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此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1990年出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其中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互动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活动,其中具体包括“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五个要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界很多国家都以此为指导,广泛开展各级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我国“学习型城区”的建设也是以彼得·圣吉提出的这一理念为支撑的。

(二)终身教育理念

社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终身教育理念”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终身学习的理念导源于当代社会和教育的变革和重构经济的增长更加依靠知识的创新水平,依赖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同时,知识爆炸和信息的集聚增量、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的转换加速,导致教育的持续性更加重要而迫切,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保障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公民的素质提升需要全面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架构终身学习的体系,目前,联合国已明确二十一世纪定位成人学习的世纪,人人都要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把“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我国把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机关、学校、家庭、社区、街道、城区(市)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三)教育的公平性理论

教育公平原则具有四个层面的涵义:①观念层面,指不分种族、性别,人人平等地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观念,这是一种教育的人道主义观念。②目标层面,教育公平的目标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机会的均等,即“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二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即人人都应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③制度层面,指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的公平,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分配的公平。④微观的教育过程层面,指在教育过程中应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而不是完全一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要适合个人的特点”。社区教育作为公共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为居民“随时能学习、随处能学习”提供平台,以灵活的方式满足着不同层次居民学习的需要,在落实教育公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必然以教育公平理论为指导,建立更加完善的、灵活的、长效的机制,进一步更新社区教育的观念,充分整合资源,为每个居民的学习需要提供平台,真正落实教育公平的理论。

(四)生态教育理论

“生态”一词最初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之意。生态教育理念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和方法来关照、思考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型城区建设实践,这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实践。运用生态教育的理念来建设学习型城区,就是要将各种教育活动具有整体的观念、全面的观念和全局的观念,促使学习型城区建设与全区社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与建设现代城区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相结合,为学习型城区建设聚集强大的发展驱动力,从而打造区域“学习生态系统”,推动学习型城区的建设,

三、课题论证

(一)研究背景

文化是时代之魂,在发展社区教育的进程中,探讨社区教育的文化使命,是提高社区教育的社会价值,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尤其是驻区文化场馆的广泛参与与智力支撑。作为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和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更是责无旁贷。国际博物馆协会曾将2001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即告诉我们:“关怀社区需求,为社区建设有所作为”,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社区教育的融合功能应当体现为中国先进文化对外来文化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的建构上。梅园新村街道通过汇聚融通,资源整合,建立文化教育合作联盟,形成文化的整合力,从本质上讲是文化传承同社区教育的融合,是一种运行机制上的资源整合,它通过社区教育协作体的合作形式,体现社区教育融合功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信息传播与辐射产生教育影响的过程,通过社区教育供给侧的改革,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这是从地域性融合走向利益和文化的融合有益实践,从而推进区域社区教育文化生态的创新和发展。

2.从资源整合走向文化融合,是社区成员学习互动的结晶,需要我们通过构建文化教育合作联盟这种制度载体,给社区教育带来向心力,形成文化整合力,使先进文化转换成教育文化,发挥教育文化的辐射功能,从而追求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这是从地域性的资源整合走向利益和文化的融合有益实践,是推进社区教育学习生态创新和发展的最佳途径。

3.通过对区域内文化场馆资源的汇聚融通,,构建了文化教育合作联盟这个载体,让博物馆资源融入社区教育,营造先进的社会文化传承环境,提升公民文化素养,形成社区教育发展的合力,突出育人环境的构建和环境育人的功能作用,从而推进社区教育学习生态的创新和发展。

(三)研究目标

1.超越博物馆的围墙文化传播模式,把场馆文化资源融入到社区教育发展的潮流之中并发挥其作用

2.为社区教育提供所需的文化信息和场所

3.传承文明于轻松娱乐之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4.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由单向传播模式为双向、多向传播而取代

5.体现出具有共建共享特性的资源整合平台,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共担重任

6.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提升社区教育文化品位。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及主要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树立文化与教育融合的发展理念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区教育同区域文化生态的培育,需要合作发展的理念作为支撑,博物馆同社区在合作中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社区教育的发展也要融入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

2.达成博物馆与社区教育目标的共识

博物馆是一种社会资源,具有社会属性,同时具有公益性、理想性、差异性等特点,但是各类博物馆与社区教育之间有很强的共通性,那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为人的发展服务。

3.充分整合资源 建立多边合作关系

我们要尽可能尝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博物馆文化与社区教育的合作方式,与各类文化场馆通力合作,例如:参观交流、场馆开放、项目合作、联合办会(活动)、志愿服务、让博物馆走出围墙等多元合作方式,放大教育服务对象。

4.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合作联盟作用 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通过区域文化教育合作联盟的建立,架起社区教育与文博场馆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就是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到了一定的时间以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研究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前期论证,方案设计。

2.实施阶段(2017年7月——2019年5月)活动设计:参观交流、项目合作、联合办会、走进社区、志愿服务,

3.总结阶段(2019年6月——201911月)收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成果汇编

研究的实践策略

(一)区域文化场馆资源的整合

梅园新村街道辖区拥有南京博物院、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禁毒展览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六朝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真可谓文化场馆资源得天独厚,但是,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不会自动转化为社区教育的享用资源,如何将文化场馆的文化传承作用同社区教育相结合,在融合中共同发展,是我们在推进社区教育学习生态建设过程中,寻找的一个切入点。正是具有地域特点的优质资源,孕育了梅园地区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资源整合的优良环境,引导我们去尝试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整合实践研究

1.加强博物馆社区教育功能的研究和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对培育社区教育合作联盟创新理念的认识,通过联席会、论坛等形式,强化过程意识,逐步扩大推进范围,深化推进层次。

2.构建社区教育合作联盟的组织体系

1)建立合作机构

我们成立了“社区教育合作联盟”联盟下设“办公室”(见附件文件)有专人负责,主要功能是联系成员单位,策划、落实各项活动及合作项目的协调。

2)确立协商机制

每年召开一次社区教育合作联盟联席会(单位负责人参与),半年或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人(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工作例会,参与设计、研究讨论、协调相关工作。

3)搭建宣传交流平台

建立“文化教育合作联盟”,宣传报道共建项目及活动,建立合作联盟QQ群,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和日常工作的沟通。

4)建立激励机制

每年表彰一次社区教育合作联盟有功单位和先进个人,并随时在网络上宣传报道先进典型案例。

(二)区域文化场馆的资源运用

文化场馆是一种社会资源,具有社会属性,同时具有公益性、理想性、差异性等特点,但是各类文化场馆与社区教育之间有很强的共通性,那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人的发展服务,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1.开展双边、多边合作,全面推进

我们合作开展了多项活动1.在梅园新村纪念馆举行“学伟人风范 做四有新人”主题队会;2.在江苏省美术馆组织“水印年华”馆藏水印版画精品展的参观、学习互动,孩子们在专家指导下,学习版画制作;组织参观江苏省禁毒展览馆、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4.在江宁织造博物馆,馆方聘请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房宏俊,为社区居民讲“云锦发展的历史”活动呈现出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

举例:北安门社区与南京博物院2017——2019年共建活动统计

2017年1月10日“东方神叶的前世今生”主题活动

2017年1月16日“剪只雄鸡迎新春”主题活动

2017年1月20日“墨香中的文化韵味”春联系列活动

2017年2月11日“丁酉元宵亲子灯会”主题活动

2017年5月26日参观“缀白裘——南京博物院藏品征集十年”展,动手做“平安多福”香囊,制工艺小脚粽,品传统文化,过五彩端午

2017年7月26日社区青少年“感受历史文化 快乐南博之旅”夏令营

2017年9月22日浓浓花香 丝丝心意——南京博物院送教进社区

2017年10月27日“重阳登高 乐游南博”活动

2018年2月1日“墨香中的文化韵味”春联系列活动

2018年2月14日社区居民走进南京博物院一起过年,感受“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相约“回家过年”纳福迎春

2018年3月8日“一花、一杯、一诗”女性专场插花主题活动

2018年4月23日“烛光宝器——拥有属于自己的那盏明灯”主题活动

2018年6月15日“编织五彩蛋 重拾儿时记忆”端午主题活动

2018年7月24日“我是一只威猛的恐龙”夏令营活动,社区青少年参观南博“称霸侏罗纪”恐龙主题亲子

2018年9月24日“仲秋提灯 阖家团圆”手作中秋花灯主题活动

2018年9月29日走进南博讲坛,跟随浙江省博物馆馆长一起漫步浙江省博物馆

2019年1月22日“迎新春 猪年大吉亲子灯会”缤纷冬日主题活动

2019年2月19日“同猜元宵谜 共享太平年”主题活动

2019年5月9日社区党员参观“从毕加索到基弗——路德维希的艺术课”特展

2019年6月5日“福藏于线 祈愿端午”主题活动

2019年6月25日社区党员义工为南博暑期“遇上动物缘”缝制抱枕子母扣

2019年7月30日社区老少同游南博动物“缘”

2019年8月1日南京博物院联合吉林省博物院青少年教育活动走进北安门社区

2019年8月15日组织玉树地震孤儿开展文博游学活动

2019年8月28日“异域文明与中华之美”主题活动

2019年9月11日“中秋百家宴”活动,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以及老南京中秋风俗,一起动手制作冰皮月饼

2.着力营造共同利益生长点

518是“世界博物馆日”南京地质博物馆要组织专场活动,我们组织各社区、学校前往参加活动,既帮博物馆完成了工作任务,又为社区居民和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江苏省美术馆举办“迎春书画展”,我们在双休日开展了“梅园地区文化教育亲子游学专线”活动,在艺术展厅参观书画展,既帮美术馆聚集了人气,又使孩子和家长受到文化熏陶,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情感。

3.以项目推进合作,实现双赢,共同提高社区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

为更好地推广和了解江宁织造博物馆建筑风格和馆藏文化,传承织造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江宁织造博物馆社区教育服务功能,结合(丝绸文化生活馆资源,与苏豪公司、梅园新村街道、现代快报等媒体共同举办“织造丝绸文化传播之路系列活动”:“蚕宝宝的生长与奉献”、织造丝绸文化夏令营、织造丝绸文化知识讲座,并在江宁织造博物馆组织观看了旗袍秀。结合地域特色,我们还和南京博物院合作,商谈合作内容,开展了以梅园地区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梅园史话》专题系列讲座。

4.破除围墙文化传播模式,走进社区

让文化传承走出围墙文化传播模,放大教育服务对象进社区居民当中,开辟文化传承新路径,这是社区教育同文化融合的创新举措。我们同博物馆合作开展文化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活动。如:江宁织造博物馆陈雨蕉老师走进小营小学,开展了“粽叶飘香话端午”民俗传统文化讲座。南京地质博物馆周晓丹老师走进逸仙小学举办《南京雨花石》专题讲座。江苏省地震局黄耘博士走进海英小学举办《地震知识》专题讲座。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谷馆长走进富贵山社区,开展竹刻艺术推介活动。

七、成果与反思

(一)研究成果

1.建立了区域文化教育合作联盟,充分发挥了联盟这个载体在资源整合中桥梁作用。

2.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实现了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充分发挥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梅园新村纪念馆

博物馆文化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             南京博物院

图书馆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作用》               南京图书馆

以人为本合作共建开展公共教育服务          江苏省美术馆

推广文化艺术教育促进社区文化繁荣          江苏省美术馆

六朝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传承》                 六朝博物馆

3.充分利用文博场馆资源,以多元的合作方式,开展了20场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见附件文字材料和图片)

4.突破了博物馆原有的围墙文化传播模式,走进社区,体现了博物馆文化同社区融合发展的新理念

5.合作、共享、双赢成为发挥区域文化场馆社区教育功能的有效运作模式

(二)问题与反思

合作、共享、双赢成为发挥博物馆社区教育功能的有效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我们双方的合作则依托社区教育合作联盟这个桥梁,虽然我们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盟QQ群,合作开展活动的方式来加强联盟的运作效能,但是在遇到领导调动,部门负责人变动的情况,松散联盟的脆弱性就显现出来,在既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人脉关系缺失的状态下,如何构建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关系,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总之,梅园新村街道开展的《区域文化场馆学习资源整合与运用的实践研究》,是一种运行机制上的资源整合是从资源整合走向文化融合的有益实践,它通过资源整合形式,追求的是社区教育文化生态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进区域社区教育学习生态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努力求索,区域文化场馆资源整合与运用,一定会获得新的发展内涵,绽放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参考文献】

[1] 罗勃特·哈钦斯  学习化社会[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1968年

[2] 叶忠海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

[3] 马俊峰  共同体的功能和价值取向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11.2

[4] 黄子亮 王信芳  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区域战略选择——生态式社区教育的理论

与实践[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6

[5] 张豪锋 卜彩丽  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中心

[6] 高兵 区域教育的基本框架研究     《教育探索》2011.10

[7] 博物馆研究杂志                        2012.3

本文获南京市2015社会教育成果一等奖

入选南京市第二期(2017年)成果汇编

作者:王  炜  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

      詹义春  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

邀请分享收藏
服务网点
主办单位: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联系电话:025-66000537

版权所有 南京市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 © COPYRIGHT 2012-2013. XWSQJ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 苏ICP备1301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