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实践探索>>专题论文>>阅览文章

梅园新村街道社区教育发展“球茎”模式

摘要: 梅园新村街道社区教育发展“球茎”模式 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社区教育办公室概念界定:1.球茎的植物学概念:是指一种垂直生长肉质地下......

                               梅园新村街道社区教育发展“球茎”模式

          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社区教育办公室

概念界定:

1.球茎的植物学概念:是指一种垂直生长肉质地下茎,膨大呈球形,内部饱满、实在、丰富。

2.球茎模式的引伸含义:球茎的英文单词为:CORM。C是理念(concept)的首字母,O是组织(organization)的首字母,R是资源(resource)的首字母,M是载体(media)的首字母。合起来正好是“球茎”二字,引用其寓意是指梅园的社区教育内涵丰富、饱满而实在。

3.球茎模式:一般意义上讲,一种模式对应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梅园新村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正是依托理念、组织、资源、载体建构了一种合力推进的运行机制,体现了梅园社区教育动态发展的生态理念。

一、     街情特色

梅园新村街道地处中心城区,区域面积6.35平方千米,下辖梅园新村、大行宫、东南大学、大影壁、兰园、富贵山、太平门、明故宫、北安门共9个社区,人口11.5万。

四大特色街区是梅园新村街道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些独特的人文资源是梅园开展社区教育的宝贵财富,是梅园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文化街区”历史赋予梅园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汇集了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地质博物馆、江苏省禁毒展览馆、金陵竹刻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博物院、六朝文化博物馆(在建)和毗邻的江宁织造博物馆等得天独厚的场馆资源。

“教育街区”在街道辖区内有南京外国语学校、玄武外国语学校、成贤街小学、小营小学等9所中、小学,有市级机关、小百灵、小天鹅等9所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荟萃。

“科技街区”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电子一条街全国闻名遐迩,东大科技园、金融科技园、绿色城市创意园如雨后春笋,电子商务产业集聚,蓄势待发。

“双拥街区”南京军区四大部、南京军区空军、海军指挥学院等18家团级以上单位,数量多、规格高,双拥工作卓有成效,是名副其实的“兵城第一街”。

一、     理念思路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融汇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博大包容的胸怀与开明开放的姿态,孕育了梅园人博学、博雅、博爱的“三博”人文理念,使梅园的社区教育沿着传播博学理念、陶冶博雅气质、培育博爱胸怀的思路,不断向前推进。

二、     实践探索

1.  理念传播  以学为乐

梅园人认为,改变命运和境况只是学习的基本功能之一,作为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学习更应超越功利,成为一种充实、快乐的生活方式;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不仅限于书本和学校,而是有着丰富多元的选择。这种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理念将学习从任务还原为乐趣,吸引了居民的广泛参与。

1)、把握“三个强化” 坚持高位发展

梅园新村街道历来重视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努力形成“三个意识”,即:站在全面提升居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强化开展社区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意识;站在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街道的高度,强化优先发展社区教育的率先意识;站在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的高度,强化社区教育的超前意识。坚持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同步发展,坚持社区教育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坚持社区教育以建设博爱梅园为目标

2)、组织措施得力   运作有序高效

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抓好社区居民学校的教育培训,街道工委以文件形式,对各社区居民学校校务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从人员组织上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稳步发展。在街道社教办的组织下,各社区认真完成上级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2012年,我们开展各类培训340多场,参与各类教育培训、活动35989人次。

3)、加大教育投入   善教学条件

为加强社区居民学校建设,梅园新村街道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硬件设备,这是推进居民学校建设的基本保证。从2011年至今,仅在梅园新村社区就投入68万元进行改造,无偿提供给引进的公益团体,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活动。

目前,9个社区居民学校面积都在200平方米以上,其中富贵山社区达1200平方米。每个社区都配有投影仪、电视、音响等设备,配备了1000册以上的图书,其中富贵山社区图书藏有量达10000多册。为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每个社区都接入宽带,配有电脑,其中,在梅园新村社区建立了由一台服务器和15台云终端组成的用户体验机房,用于培训和居民日常数字学习的体验,兼备青少年绿色网吧和中老年人计算机学习教室。这台移动终端模拟器,模拟目前最为流行的触摸屏“安卓”移动设备。数字学习体验中心配备了20兆电信光纤和企业级无限路由器,实现了大范围的无线覆盖。在建设居民学校的过程中,逐步加大投入,改善各社区居民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目前,省级社区居民学校创建达标率达66%。

2. 组织培育  团队学习

梅园街道一直以开明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培训机构、文化团队、NGO组织三类。

玄武区赢立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全市唯一街道层面的就业见习和创业技能培训培训机构,截至2012年底,共组织7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及下岗失业人员参与了18期创业和就业见习培训。经过跟踪,参与培训后的失业人员再就业率接近70%,涌现出一批创业明星。 我们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设SYB、IYB创业培训课程《创业十日谈》,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并立项成全国社区教育研究课题”。

梅园社区教育的重点是关注人的发展,特别是“新市民”的民生、教育文化权利。我们积极引进公益社团项目 ,以快速拓展教育服务能力。“梅香园俱乐部是梅园街道、兰园社区与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合作项目,将外来工子女“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读书精神和志愿者“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理念温馨融合。常年为新市民家庭子女提供读书场所和“伴读”交流服务,答疑解难,提高阅读效果。

2009年6月,南京义工网在梅园“落地”,随后的两年,又有8家NGO组织落户各社区,他们带来了爱心,搭建了公教一村爱心辅导站、“梅苑”爱心课堂、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一家圆心灵保姆服务中心、九洲残疾人艺术等常态化的学习服务平台,学习内容涵盖技能、国学、科普、艺术、文明、礼仪、心理等,大量志愿师资力量参与教学。东南大学社区引进的由两位院士和七位教授组成的“院士专家辅导站”,常年走进社区,既讲授贴近居民的生活科普知识,也传递前沿领域的最新发现,还为社区发展充当“智库”,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高品质的社区教育。《南京日报》、《中国江苏网》等媒体对院士专家服务站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3. 资源整合  共驻共享

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着力推进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资源载体创新。街道与驻区单位、文化场馆、民间社团,走向更广泛的融合,形成了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社区教育共同体,承载着社区教育更多的职能。由富贵山社区和金陵图书馆合作的社区图书馆,由富贵山社区出场地和人员管理,图书馆提供书籍和电子阅览设备,为社区居民多读书,提供学习便利。我们还与辖区的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江苏省禁毒馆、玄武区档案馆共同组建了“梅园地区文化教育亲子游学专线”,定期组织居民家庭参观学习,让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惠及居民,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社—校合作更是梅园的传统特色,已形成了德育教育进校园和社会实践进社区的双向互动机制,“绿色青奥”“同一个爱”博客征文和网络知识竞赛,吸引了数千青少年参与。走创新之路  建博爱梅园,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创建了“博爱梅园社会组织服务园”,园区占地面积400m2,园区内设有:健康馆、小蜜蜂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博爱梅园文化沙龙、一家圆心灵保姆服务中心、阳光家园残疾托养中心、数字学习体验中心、博爱主题教育馆。园区建设围绕“博爱”主题,建设理念是:汇聚民力、挖掘民智、服务民生。目标定位是:汇聚社会优质人才,推进社区教育跨越发展。发展的方向是:由草根型、分散型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对梅园地区公益教育事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经梳理定位首批引进28家,具有示范性、成长性、服务型的专业社会组织入驻园区。2013“博学梅园”社区教育发展论坛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举行,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乃林、全国著名社区教育专黄云龙教授、市教育局潘冬标副局长出席了我们的论坛,围绕“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个论坛主题,我们编撰了《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文集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我们编撰了社区教育读本《走向深蓝》,在南京图书馆进行了隆重的首发式。

4. 载体创新  提升智慧

为提高学习实效,我们不断挖掘、开发新的学习载体,于2007年推出了数字梅园网络学习平台,2008年又推出了《梅园》平面学习媒体,打造了博学理念传播和实践的两大强势载体。

截至3月16日,《南京梅园》网站访问量已达682459次,学习博客的注册用户达5229人。《我的祖国我的家》、《我与低碳生活》博客征文大赛分别收到2000和3000多篇作品。以数字梅园为基础的《博学梅园》社区教育网络媒体群开发七大类近百课时社区教育课程,其中,由我们自己编撰、拍摄15分钟微课程《健康人生》系列网络视频教程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各社区也积极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拓展学习手段。关注民生的“梅园e生活”数字化学习互动平台正式启动,帮助群众答疑解惑。同时对老、中、青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培训,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 《梅在创刊时就定位为区域文化传播媒体,设“博学”专版,内容涵盖文明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科普、心理、创业就业指导等。版面新颖、时尚,阅读引导设计巧妙,受到读者喜爱。受众覆盖14000常住户和2000余家企业,已累计发行60万份,成为博学理念强有力的渗透式传播载体。2012年我们在梅园新村社区建立了“博爱文化教育馆”2013年,我们又在太平门社区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双拥文化馆》,明故宫社区的《民防教育体验馆》正在筹备之中。

三、     发展成果

    近几年来,梅园新村街道的社区教育,以球茎模式的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全国数字化学习实验街道,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在全国素质教育发展论坛、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南京—苏州社会教育发展论坛上作大会交流,六门课程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多项课题被评为全国重点课题。仅2011-2012年度,梅园新村街道有1个社区教育项目获“全国社区教育优秀项目”,两门课程获“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3个项目获“玄武区社区教育十大品牌项目”,32个项目获“玄武区社区教育百佳项目”。

五、反思与展望

球茎模式的产生不是凭空想象的名词,而是我们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真实写照。它经历理念宣传——实践探索——深入推进——模式构建——模式优化的过程。但是通过对球茎模式运作过程的反思,我们觉得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对球茎模式整体性的认识它的主体特征是什麽?如何体现它的社会性、共生性、多样性、创新性、持续性

2.运作机制如何健全,如:目标管理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运作保障机制等。

3.推进模式对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4.对模式内涵的挖掘等都有待于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回顾梅园街道近几年来的社区教育历程,“博学、博雅、博爱”的“三博”人文理念,始终是我们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精髓和不断创新的灵感。以博学理念引导人们不断提升学习力,以球茎模式的推进,打造出以人为本的动态学习生活环境,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区建设,发展“智慧梅园”新蓝图,为梅园人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精彩人生再创新的篇章。

                                                    2013年3月

8

邀请分享收藏
服务网点
主办单位: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联系电话:025-66000537

版权所有 南京市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 © COPYRIGHT 2012-2013. XWSQJ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 苏ICP备1301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