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实践探索>>调查研究>>阅览文章

南京市玄武区深化社区教育、建设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探索

摘要: 一、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1、生态式教育的内涵 生态式教育最初见于生态学。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必须有各种不同的物种达到一种最佳组合,......

一、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1、生态式教育的内涵

生态式教育最初见于生态学。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必须有各种不同的物种达到一种最佳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互生互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如,在农业生态中,一片土地上高大树木、藤蔓植物、庄稼等形成了一种立体交叉的空间关系,使鸟类、家禽、昆虫、人类各有自己的栖息地,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态系统。生态式教育由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他借用生态学术语,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关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强调一种系统观、整体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

教育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生态式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教师、学生、资源、信息外在的有机组合,以及学生自身知识、意志、情感等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和个体的语言、空间、数学-逻辑、身体动感、交际、自我认知、环境等多种智能的融会贯通,使学习者达到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式教育具有四个特征:

多组合性。 教育的过程突破了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灌输,突破了学校、课堂作为唯一学习场所的限制,突破了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充分运用了多种交叉的影响力,发挥学习者生活、生长环境中一切资源的综合效应。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等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师生、生生、学习者与信息、学生与资源的相互交融,使学习者时时处于一种不同信息、不同文化、不同要素的相互融合中,从而有利于不断产生新思想、新发现、新观念。

内生性。 生态式教育强调学习者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强调个体智慧的生成能力,强调学习者成为“整体发展的文化人”、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来自于对自我生活经验的反思、来自于对外在信息与影响的体悟,个体的知识由静态的、僵化的形态生成为流动的活化的形态,他们的知识既来自于公共知识系统又通过个体的不断创造丰富了公共知识系统。

可持续性。 生态式教育所帮助学生获得的发展是从多学科、多影响、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态关系中产生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以后继的学习为代价,不以透支体力和脑力为条件,不以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为基础,因而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持续的工作能力、持续的生活能力,他们的发展生机勃勃、充满后劲。

均衡性。就像给土地大量施用化肥促进植物高产破坏了土壤本身的生育能力一样,片面的、短时的、功利性的以高强度的灌输、高难度的训练为特征的非均衡的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破坏性是巨大的。生态式教育强调学习者知、情、意、行的均衡发展,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强调做人、学习、生活的有机统一,强调学习者自然、和谐、无声的生长。

2、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自从1968年美国学者哈钦斯发表《学习社会》一书以及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以来,许多国家将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和21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以学习型社区的普及为基础,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叶忠海教授认为,“所谓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而创建的一种新型社区。”因此,我们认为学习型社区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型社区普遍确立起“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学习是生活”、“生活中不能没有学习”等先进的学习理念,社区鼓励个人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蓝图,并能为个人学习提供多种方便,推动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才能。

具有开放的学习系统。学习型社区能满足区域内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打通职前与职后、学校与社会、青少年与成人的壁垒,能有效提供各种学习资讯、设计多样的学习机会,形成便捷、有效的学习路径。

具有现代的信息网络。社区拥有高效、实用的信息科技,社区成为现代学习中心,能为居民持续、快速地提供各类最新知识。

具有完善的激励、约束、评价机制。社区通过制定机制性的激励政策,持续性地引导人们的学习行为,帮助人们维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保证人们对组织化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

具有完备的人才资料库。能建立起有关居民性别、年龄、职业、区域等信息完备的资料库,拥有个体知识、技能、爱好、情趣等各种信息,形成面向全体居民、辐射每位家庭的完备的社区教育信息网。能根据储存信息有针对性地鼓励居民参与城区生活和文化创造,

3、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通过对以上生态式教育和学习型社区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反思,结合玄武区多年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认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内涵可表述为,所谓生态式学习型社区,是指与传统式学习型社区相对而言的新型学习型社区,在该社区中,社区以全体居民为学习对象,以激发居民的内在的自我学习需求为手段,以综合多样化的外在影响为条件,以引导学习者形成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为基础,以促进学习者的生命活动、以及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

二、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理论框架

生态式学习型社区是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式学习型社区的新型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强调一种多元的互动性,学习者主体的内在生成性。这一学习型社区的发展过程是社区内在文化、机制自我生长、自我生成的过程,是改变过去那种以命令式、奖惩式、制度式为外推动力的“沙漠化”社区教育模式为新型的生成式、主体性、机制性的具有内推力的“绿洲”化社区教育模式,是社区教育的“生态工程”,是社区教育的“返朴归真”。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具有以下特征:

1.社区教育的全员参与性

社区教育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既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又要重视普通劳动者的学习与指导。既要重视在职人员的学习与参与,又要重视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及家庭事务专职人员的学习参与。既要重视青壮年社区居民的学习教育,又要关注儿童和老年居民的学习状况。最终形成一个人人受教育、个个皆学习、全体受关注的涉及全体社区成员的学习型社区主体群。

2.社区教育的全人关注性

人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体,是认知、技能、态度、身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的主体。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全人关注是要重视对居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开发与培育,反对和防止社区教育局限于对居民的生产技能和劳动者能力的狭隘性关注。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好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的相辅相承的关系,明确认识到,人的发展不仅是社区发展的手段,更是社区发展的目的。社区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每个人的发展,社区的发展是实现人的进步的手段。同时,没有每位居民的全面发展,社区的发展也难以为继。

3.社区教育的全域覆盖性

社区教育既扎根于社区,又服务于社区,包含在整个社区活动之中。一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是社区教育的依托,一切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和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都是社区教育的阵地。

4.社区教育的生命关照性

社区教育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教育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正如叶澜教授所言,“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社区教育作为面向广大居民的教育,必须将关注人的生命质量,增强人的生活能力作为根本目标。一是要促进学习者交往的和谐和精神的充实。作为居民,其人际关系的范围是广泛的,有多少种角色就有多少种关系,作为家庭生活的一员,必须处理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作为共同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必须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和同级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都要以爱的投入做保障,以尊重他人为前提,以欣赏他人为必需,这样才能使个体保持积极的性情和平和的心态。二是要引导居民正确面对和化解危机。按照教育人类学的观点,危机存在于人类的必然之中,只要存在于社会之中,危机就不可避免。作为人,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将无法回避地遇到关于自己的身体、事业、家庭的各种危机,有时打击可能是巨大的。必须引导每一位居民做好迎接危机的准备,掌握对付危机的办法,当危机到来时,能泰然处之,积极应对。区妇联紧紧围绕“生命关照”这一主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促进了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

5.社区教育的生活实践性

社区不同于工作岗位、学校等其他组织,是居民生活、休息、娱乐的场所。社区教育应形式多样,要以生活为载体、经验为资源。要充分利用社区居民的生活经验,不断创设教育情境,提供环境刺激,让居民在活动中学习,在利用经验中生成智慧,在积累经验中生长。

6.社区教育的个体独特性

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必须十分关注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要引导全体居民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承担者和评价者。引导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组织学习活动,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充满快乐、乐此不疲、勇往直前。要引导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引导他们自觉将学习材料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意义建构,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中获取知识。要引导学习者探索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倾向和学习风格,引导他们运用独特、高效、灵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7.社区教育的内容丰富性

社区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我们根据社区人员年龄、职业的多样性和社区组织的复杂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了多样性的教育内容。

8.社区教育的多策互动性

社会结构的多维性、社区居民分布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决定社区教育必须形式灵活、策略多样。要充分发挥政策、体制、载体的配套作用,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人人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发展模式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玄武区在对更新社区教育理念、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促进社区教育的可评价性、构建社区教育的科学体系、打造专业化社区教育队伍等方面形成了有特色的“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模式,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以回答“五个问题”为基点,不断更新社区教育理念

玄武区始终将理念的更新作为社区教育的出发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届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及社区学院(学校)成员都通过对“五个问题”的回答、讨论、反思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社区教育理念。这五个问题分别是:一是谁来学;二是学什么;三是在哪学;四是何时学;五是怎样学。玄武人在不同的社区教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着不同的回答和思考。比如,八十年代中期,社区教育处于发展初期的以“在校学生为中心”的“校外教育阶段”。他们认为,社区教育就是青少年在课外时间通过活动、游戏等形式在社区活动中心,(如少年宫、科技馆等)学习课外知识。当时相应的社区教育理念是“社区教育以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社区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双向服务”阶段。社区教育的理念是“引导和帮助驻区单位开展各种培训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驻区单位在财力、物力方面支持学校工作,并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从1995年起社区教育进入了“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的第三个阶段。社区教育工作具有面向辖区全体成员、逐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居民适应自身工作、满足居民多种生活需要的新职能。近年来,随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终身学习、人人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提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玄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玄武人在回答以上“五个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反思、交流、碰撞,达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体系化的学习理念,那就是:

学习的新内涵——学习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学习不仅是人们择业和就职的手段,而且承担着提高个体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正确的生活、休闲观念,造就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职责。学习将有助于更大限度地完善个人的潜能和品质,并给人的生活质量增添价值。正如英国学者“贾威斯”所说,“在学习型社会中,提供给所有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因此每个人均得通过学习充分发展潜能,达成自我的实现。”

学习的新外延——学习与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共同的外延。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经验和知识总量的不同,因而社会成员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和时间投入不同,学习对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也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网络化、科技竞争激烈化、在全面提升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综合实力的21世纪,学习必将成为在时间上扩展到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社会活动。

学习的新方式——学习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学习型社区,学习者的学习由他律走向自律,学习成为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人们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习不仅是每位居民的权利,也是每位居民的义务。学习不仅是社区的一项制度,更是社区的一项福利。社区的自身发展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向每一位成员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个体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将学习看成是个体获得幸福感的来源,看成是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看成是自我的基本生活方式。在每位居民看来,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中不能没有学习。

学习的新领域——组织学习。在学习型社区,由于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和对知识的要求已经超越单一的个体状态。因此,要求社区的每个单元、家庭、企业、事业、街道都要成为一个开展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型组织。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人类离不开空气一样,居民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其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组织的支撑与帮助。在学习型组织中,成员间资源共用、经验共享、方法互补、观念互动,从而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态度的改善。

2.以建立社区学习的保障体系为基础,形成社区教育的科学运行机制

在社区建设中,为了使学习型社区工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玄武区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

建立一个评估体系:在研制学习型家庭、企业、机关和学习型社区、城区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科学、有指导意义、可操作的社区教育评估体系。

充实两级组织:一是在区域层面上,调整充实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系、沟通,统筹全区教育资源,将我区党政机关多、大专院校多和中小学生多的隐性资源优势转化为社区教育的实实在在的显性资源优势。二是在区级层面上,建立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领导小组,各责任部门明确分工,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创建任务的完成。同时,各街道均重新调整社区教育委员会,以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完善玄武区社区教育工作条例和玄武区教育干部工作职责;二是领导小组每月定期汇报工作进展的例会制度;三是每年一度的总结表彰制度。

形成四项机制:一是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各项评估指标体系,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激发人们追求知识、超越自我的热情。二是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积极实施社区人才资源的整体性规划和开发,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和区内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完善人才引进、竞争、激励、评价、分配机制,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协调运作机制。创建学习型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结合、步调一致、齐抓共管、协调推进。既要建立各级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指导机构,进行总体规划部署,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又要建立起各类学习型组织协调机构,分头负责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协调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四是督察监督机制。要建立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要抓好各方督查,如,人大代表的法律督查、政协委员的民主督查,区文明办和区社教办的检查考核、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依法督导,人民群众的公开评议

做到五个纳入。将社区教育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纳入区社区建设规划和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有关单位、部门的工作划,纳入每一个家庭、居民的发展历程。

3.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为突破口,打造创新务实的社区教育队伍

社区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的系统工程,必须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整个社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以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为突破口,打造了一支创新、务实、高效的社区教育队伍,促进了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队伍建设重培训。 按照“高进”、“严管”、“优出”的原则配备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将热爱并熟悉社区教育工作、作风正派、年轻有为的优秀人员选拔到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中来。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加大对工作人员培训的力度,一方面,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借助有关高校阵地进行社区教育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工作方法、技能培训,同时利用例会时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拓宽知识面,创新工作思路的培训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工作人员摆正角色地位、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以一切为了社区居民利益为出发点,以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为工作准则,做社区居民最喜爱的“朋友”,最善意的“参谋”,最热情的“公仆”。

队伍建设重能力。 我们在抓好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始终关注他们的能力建设。主要进行三个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训。一是信息素养能力。我们要求所有社区教育工作者都要能及时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主旋律,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准确了解社区成员及单位的思想动态和教育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并根据获得的信息确定社区教育的内容。二是创新能力。社区教育工作者不能仅做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和照章行事的办事员,而应当是做深刻领会、创新落实的实践者。我们要求所有社区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都要在领会、理解上级意图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本社区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贯彻落实,只要是有利于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全面提高,有利于社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行动都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三是组织能力。社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社区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向社区成员宣传社区教育意义,唤起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认可与意识的责任。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要善于协调和发动社区成员单位积极配合、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活动。

队伍建设重多样。 区委区政府专发了《关于深化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实施意见》,要求各街道从现有体制中,落实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人员,各社区还可根据社区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聘用兼职人员。玄武区因地、因时制宜,建立了六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要,高有社区特色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一是以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等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二是以解放军、警察、法官为主体的法制纪律为队伍;三是以英雄人物、名家、名人为主体的榜样示范队伍。他们被中小学聘为顾问、辅导员,到学校做报告,与学生共同活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四是以学有所长的专家、能工巧匠为主体的科技、文体、劳技活动指导队伍。他们被聘为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定期为居民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五是以优秀学生家长、科研工作者、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通过咨询、讲座、家长学校等形式指导家教。六是以各种有一技之长的工人(营销员、厨师、美容师等)实践活动指导队伍。他们定期向居民区下岗待业人员提供生活技能、求职等方面的示范与培训。

4.以整合社区资源为途径,形成社区教育发展的整合力

将社区蕴含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整合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形成自治合力。 玄武区驻区人员有48万(含流动人员)。在江苏省仅有的75名两院院士中,玄武区占了近半数,这是一支潜在、优良的人力资源。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内“有心者、有力者、有才者、有闲者、有求者”的积极作用,加快人力资源整合,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建立了专兼结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有专职人员30余名,兼职人员按照教学需要延揽聘用。志愿者队伍有13支,他们是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白衣天使志愿者队伍、外来务工人员志愿者队伍等,上至将军,下至红领巾共2.7万人。通过整合打造了一批社区教育队伍,唤醒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了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高科技人才多的优势,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推广活动。成立了社区科普站,选配好科普站长,与气象台联合成立了合国首家社区气象学院;成立了娃娃学院、少年科学院、少年工程师俱乐部等一批国家、省、市、区科技特色学校。如,兰园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内13名中科院院士的优势,在著名科学家朱兆良、熊太闰院士的支持下,开通了兰园“社区院士科普网站”,网站定期邀请院士和大学教授在网上发布科普知识、解答网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卫岗街道发挥农业大学教授多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办“科普集市”,定期开展向市民送科技活动。

整合社区物质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打破资源性障碍,加快社区教育阵地的整合,构筑社区教育平台。玄武社区学院、11所社区学校、玄武社区教育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种培训菜单,成为尽可能满足居民学习需求的市民学校。跨部门的物质资源整合,驻区社会办学机构物质资源的整合,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阵地,体现了玄武区共驻共建共享、互动互促互补的“三共三互”原则,体现了社区教育的效能。玄武区开展的“四进社区”活动在南京市乃至全省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四进社区”通过整合各个部门的物质资源,把最好的教育送给社区居民。如,教育局与劳动局两家联手,教育局提供管理、师资、场地,劳动局提供学员、内容、证书,共同为下岗再就业者提供教育服务,实现了跨部门的教育资源整合。中小学教育系统的运动场地、图书馆、计算机房等物质资源已对社区开放。驻区单位如梅园新村纪念馆成立社区学习中心对社会开放。博物馆、科研院所、金陵图书馆、金陵老年大学等,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如“洋话连篇外语培训学校”、珠江路的“普雷青鸟计算机学校”以及各种开发婴幼儿智力的“亲子园”的开放在市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积极开发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阵地。 近年来,我们投资2000多万元在有关街道建立起若干所社区综合教育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化设施不足的缺陷。如新街口街道的基地拥有社区居民学习求知的八大阵地:一是社区少儿潜能开发中心。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引进国家教育部少儿潜能服务项目,实施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二是社区团校。针对青少年大力开展《未成年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普及,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三是社区再就业中心。结合街道“不挑不拣24小时上岗就业”服务承诺,深入开展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四是社区国防教育学校。依托驻区军事单位在居民中宣传《国防教育法》、《兵役法》有关知识。五是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名师讲座和家长育子经验交流,提高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六是社区人口学校,着重对社区育龄妇女开展优生优育知识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生殖保健教育,倡导先进、文明的生育观念。七是社区休闲学校。通过开展插花、烹饪、编织、家政理财、器乐书法等富有情趣的学识活动,提升人的生活品味。八是社区老年文化培训中心。开展老年书画、戏曲、保健等活动,促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5.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社区教育的宽广平台

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类活动是激活社区现有各类资源,融通社区各方面联系,提升社区文化层次的有效形式。我们重点以八类活动为载体,促进社区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1)万人读书活动。 根据社区成员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实际需要,围绕新四学(学英语、学电脑、学普通话、学科技知识)活动,组织开展居民读书活动。向广大居民介绍和推荐新书、好书,适时举办“学习节”,评选学习型家庭、“学习之星”、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因势利导,不断将居民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为方便居民学习英语,克服“哑巴”英语问题,社区在休闲广场推出英语角,邀请高校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吸引驻区高校及外国留学生开展英语会话,营造浓厚的口语氛围。

2)百科论坛活动。从社区群众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开设社区教育讲坛,建立师资库。通过举办学习研讨会、辩论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3)文化娱乐活动。立足社区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争创一批优秀文艺演出队和文明晨练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学雷锋纪念日”、“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国庆、元旦、教师节等推出多台晚会、演出、知识竞赛等。举办流动人口运动会,老年门球赛等体育比赛,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体活动。

4)典型示范活动。利用社区的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创建学习型社区中的新风貌,宣传社区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人和事例,评选“学习型家庭”。利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以点带面,引导社区成员向身边人学习、以身边事为榜样,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活动中,将学习型组织建设列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将学习型社区建设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使学习型社区建设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富有成效。

6)共建活动。与驻区有关单位如市新闻出版局、药品监督局、区法院、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开展单位结对子共建活动,形成社区支持单位、单位援助社区的良好局面。如,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定期到社区就出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对居民进行宣讲,培养居民的版权意识,并组织图书发行单位定期选送图书到社区,优惠出售,为居民选购提供方便。

7)“帮学会”活动。如,锁金村街道建立了旨在帮助居民学习的“帮学会”,把社区内文化素质高、有学习愿望的居民吸纳为会员,所有会员均可根据持卡的颜色不同,享受到有关高校、中学等教育资源开放单位不同程度的学习阵地的开放待遇。此举方便了居民学习,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目前,“帮学会”有会员单位20家,“帮学会”的成功经验正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推广。

8)弱势群体关注活动。贯彻社区教育的整体性发展原则,就必须对全区各类居民普遍关注。我们对下岗职工和流动人口的关注活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能培训。成立外来人口、下岗职工培训中心,按照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开展技能培训,并实行费用减免政策。二是政策引导。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岗位,实施再就业工程。三是人文关照。尽社区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子女就学问题,同时引导他们遵守城市的法制法规,遵守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政策等。

6.以社区学院为龙头,形成制度化、多样化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

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 2002年上半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立了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由区分管书记任院长,区政府、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和电大有关领导任副院长,同时设立院务委员会,区有关系统、部门和各街道为成员单位,统筹全区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学院现已形成了社区教育的四大网络:一是继续教育网络。包括教师、医护人员及公务人员的业务进修。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网络。开展有关人员的岗前、转岗、再就业培训,为部队人员进行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等。三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网络。形成了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四是市民教育网络,根据市民需求,依靠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开展家政等系统培训服务。

以开展各类有特色的培训活动为标志,完善社区终身教育链。 学习型组织的培育,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础工程。玄武区在原有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链,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开展零岁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教育、市民基本素质教育、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再就业教育、弱势群体教育、流动人口培训、非公有制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军地两用人才等,形成立体化的社区教育框架。这些培训在依托原有社区学院、学校的同时,还注重发挥区内其它培训机构的优势。如,利用驻区高等学校、有关中学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等培训。利用区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开展市民基本素质教育、再就业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等。如,驻区的普雷信息培训学校与社区紧密合作、相互依托,为社区培训了大量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软件、电子技术人员,有力地支持了社区科技企业的发展。目前,玄武区已对全区11个街道的社区居民进行了学习需求的抽样调查,将根据市民的学习需求,调整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不断培育以学习型社区为核心,以学习型家庭为基础,以学习型机关为龙头,以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的学习型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辖区内单位、家庭、个人举办和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使社区教育达到更高意义的回归,让辖区居民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随时随地的从这些培训机构中的一个转到另一个,真正实现社区教育的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7.以评价指标的制定为手段,促进社区教育评价的可操作性

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更好地体现社区教育在全区各项工作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价值,必须制定出可操作的、适合自身状况的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有利于学习型社区构建活动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有利于有效发挥政府对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行政督导和检查作用,以推动社区教育活动的更深更快发展。区委区政府在征求专家、学者、社区管理者、社区教师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论证、形成了《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评估方案》并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执行。(玄委字[2003]99号)评价指标的下发和督查评估的结果表明,评估方案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各街道、有关单位的社区教育活动开展,推动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今后将根据实施中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变化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补充。

8.以多元化的社区教育目标为价值取向,生成丰硕的社区教育成果

在“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用整体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取得了阶级性的成果,概括为:

社区居民的学习动机普遍增强。 自2002年3月份我们正式推进“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以来,通过教育政策的影响,评价指标的导向,社区学习氛围的营造,教育活动的开展,社区实际的整合等多种手段,社区居民的学习动机普遍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普遍提高。根据玄武区统计局2004年统计报告表明,本区共有130433户家庭,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比例已超过40%,受到市、区街道表彰的学习型家庭有650户,达到4.7%的比例。2002年南京市评选出100名好市民,玄武区有9名当选。在玄武湖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的问卷调查中,72.8%的家庭支持并愿意参与社区教育,(其中23.2%非常支持、49.6%比较支持)。根据玄武区妇联对部分居民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2003年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00.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3%,居民家庭成员的教育学习费用达10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6%。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社区居民通过参加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满足了自身不同文化、教育、生活需求,学习与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自身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修养获得了不断增高。社区教育的“全程、全员、全方位”教育唤醒了居民的社区意识,提升了社区的认同感。如,社区开展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一助一”扶贫结对服务活动,社区互助社开展的“万家帮万家”服务活动,梅园街道离退休学习小组组建的“老妈妈合唱队”等活动的开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尚的好转,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学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功能日益凸显。 学以致用是社区教育的特征之一,通过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如,红山街道流动人口占全区人口的63%,街道社区委员会通过开展社区学校——流动人口学校来提高他们的素质。来自安徽的32岁青年李涛,在街道农贸市场经营蔬菜,生意红火,因为他能给顾客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成分。他说,这些知识都是从流动人口学校学来的。社区委员会开办的周末干部课堂设立玄武讲坛,学习WTO,学习现代管理与现代科技知识,有效提高了机关干部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现在,玄武区构建学习型社区的外部条件——区域经济的外部支撑已基本形成,呈现出社区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社区经济支持社区教育的良好态势。

 

邀请分享收藏
服务网点
主办单位: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联系电话:025-66000537

版权所有 南京市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 © COPYRIGHT 2012-2013. XWSQJ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 苏ICP备1301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