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实践探索>>调查研究>>阅览文章

玄武区社区教育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 推进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 ——“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建设”研究 执笔人: 张利明 王信芳 一、“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实......

推进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

——“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建设”研究

 

执笔人:  张利明    王信芳

一、“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实验历程回顾

(一)问题的提出

1、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1)生态式教育的内涵

生态式教育最初见于生态学,由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他借用生态学术语,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关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强调一种系统观、整体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

教育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生态式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教师、学生、资源、信息外在的有机组合,以及学生自身知识、意志、情感等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和个体的语言、空间、数学-逻辑、身体动感、交际、自我认知、环境等多种智能的融会贯通,使学习者达到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式教育具有四个特征:

多组合性。 教育的过程突破了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灌输,突破了学校、课堂作为唯一学习场所的限制,突破了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充分运用了多种交叉的影响力,发挥学习者生活、生长环境中一切资源的综合效应。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等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师生、生生、学习者与信息、学生与资源的相互交融,使学习者时时处于一种不同信息、不同文化、不同要素的相互融合中,从而有利于不断产生新思想、新发现、新观念。

内生性。 生态式教育强调学习者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强调个体智慧的生成能力,强调学习者成为“整体发展的文化人”、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来自于对自我生活经验的反思、来自于对外在信息与影响的体悟,个体的知识由静态的、僵化的形态生成为流动的活化的形态,他们的知识既来自于公共知识系统又通过个体的不断创造丰富了公共知识系统。

可持续性。 生态式教育所帮助学生获得的发展是从多学科、多影响、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态关系中产生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以后继的学习为代价,不以透支体力和脑力为条件,不以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为基础,因而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持续的工作能力、持续的生活能力,他们的发展生机勃勃、充满后劲。

均衡性。生态式教育强调学习者知、情、意、行的均衡发展,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强调做人、学习、生活的有机统一,强调学习者自然、和谐、无声的生长。

2)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以学习型社区的普及为基础,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学习型社区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型社区普遍确立起“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学习是生活”、“生活中不能没有学习”等先进的学习理念,社区鼓励个人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学习蓝图,并能为个人学习提供多种方便,推动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才能。

具有开放的学习系统。学习型社区能满足区域内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打通职前与职后、学校与社会、青少年与成人的壁垒,能有效提供各种学习资讯、设计多样的学习机会,形成便捷、有效的学习路径。

具有现代的信息网络。社区拥有高效、实用的信息科技,社区成为现代学习中心,能为居民持续、快速地提供各类最新知识。

具有完善的激励、约束、评价机制。社区通过制定机制性的激励政策,持续性地引导人们的学习行为,帮助人们维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保证人们对组织化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

拥有完备的人才资料库。能建立起有关居民性别、年龄、职业、区域等信息完备的资料库,拥有个体知识、技能、爱好、情趣等各种信息,形成面向全体居民、辐射每位家庭的完备的社区教育信息网。能根据储存信息有针对性地鼓励居民参与城区生活和文化创造。

2、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为指针,注重学术性和科学性,加强实践性,揭示规律性,指明方向性。具体体现为以下理念为指导。

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终身教育,社区能满足学习者每一个时刻的学习需要,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术,使人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保证个体接受终身教育的过程与自我终身学习的过程的内在统一。

②、以人为本的理念

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精神、现代素质的公民是一切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提升,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全体居民的物质、精神的富有、充实。

③、不断创新的理念

在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过程中,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强化创新理念,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不断进行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策略创新。

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的人、可持续的经济、可持续的生态和可持续的社会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营造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就是要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⑤、动态生成的理念

要改变用终极的、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社区居民的学习结果,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位居民的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变化情况确立“只要变化就是进步”的动态生成理念。不左顾右盼,不与某一方面优异者进行横向比较,要以个人的原有能力为标准进行纵向比较。要重视对学习者特殊能力与专长的肯定与鼓励,要扬长避短、弘扬个性,使学习者优势更优、动态生长。

2)、总体思路

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要立足本区丰富的社区教育实践资源和优厚的社区教育传统,以科学、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以参与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为契机,坚持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形成通过实践生成理论、通过理论推动实验的互动局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两个突破。

①、探索出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的社区教育理论成果

要以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构建为出发点,认真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多样化的研究范式,(如实证、对比、文献等)对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内涵予以科学界定,对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特征进行系统表述,对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理论框架予以学理构建。

②、揭示出有价值的研究规律

 要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求真务实精神,尊重事实、尊重规律,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揭示出当前社区教育的特征和规律,为制定科学的社区教育政策,为科学合理地安排社区学习,为激发居民学习动机,为营造学习社会型提供理论支撑。

③、形成独特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模式

 要扎根于丰富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秉承以往有特色的社区教育传统,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实验研究,在建立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目标体系、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体系、建立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等方面形成独特的、适合玄武区自身条件的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发展模式。

④、发现典型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与反思,发现在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过程中有关机制、政策、管理、教育、队伍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要通过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法,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良性、长效发展。

(二)实验背景

1、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型社会目标的贯彻要求

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都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元——“学习型社区”开展深入的研究。贯彻终身教育理念、营造学习型社会,就要求我们要将社区营造成一个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的新型社区;营造成一个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质量提高、有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社区,营造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社区。

2、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的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网络化的基本形成,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范围转移、流动,城市就业人员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城市化进程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南京作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光辉灿烂的文化古城,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迅速抢占人才制高点。发展社区教育,营造生态式学习型社区是增强城市竞争的综合实力、发展城市先进文化、提升文化品位、优化城市山、水等人文环境、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时代要求和历史必然。

3、蓬勃发展的玄武社区教育进一步深化的时代要

玄武区作为南京的中心城区,有着优厚的社区教育传统。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实验、探索、研究,特别是参与“九五”全国社区教育的研究和组织了民政部召开的现场会和国际教育研讨会后,我们从理论上对社区教育的本质、内涵有了较为深刻和准确的理解。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玄武区的社区教育进入了在更深层次上激发居民内在学习需求、帮助居民形成自我指导的学习方式、以最终实现居民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普遍获得关注的新阶段。

4、抓住《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契机的现实要求

20028月玄武区的社区教育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的分课题。我们以本次实验研究为新的契机,通过对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实验、实践、探讨、积淀,探索高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整合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完善社区教育实体和教育网络,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创建优美的社区文化服务。

二、“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研究成效

(一)初步构建起了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框架

1.社区教育的全员参与性

社区教育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既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又要重视普通劳动者的学习与指导。既要重视在职人员的学习与参与,又要重视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及家庭事务专职人员的学习参与。既要重视青壮年社区居民的学习教育,又要关注儿童和老年居民的学习状况。最终形成一个人人受教育、个个皆学习、全体受关注的涉及全体社区成员的学习型社区主体群。如,新街口街道建立起了一套从0岁儿童至老年教育在内的社区教育基地,在儿童中通过亲子游戏等活动进行启蒙教育,对青少年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在青壮年中开展“万人学英语活动”,在老年人口中开展“老少共建活动”等。

2.社区教育的全人关注性

人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体,是认知、技能、态度、身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的主体。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全人关注是要重视对居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开发与培育,反对和防止社区教育局限于对居民的生产技能和劳动者能力的狭隘性关注。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好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的相辅相承的关系,明确认识到,人的发展不仅是社区发展的手段,更是社区发展的目的。社区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每个人的发展,社区的发展是实现人的进步的手段。同时,没有每位居民的全面发展,社区的发展也难以为继。

3.社区教育的全域覆盖性

社区教育既扎根于社区,又服务于社区,包含在整个社区活动之中。一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是社区教育的依托,一切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和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都是社区教育的阵地。玄武区作为省政协、市委、市政府及南京军区陆、海、空三军机关的所在地,辖区内高等院校18所,科研院所48所;珠江路科技一条街云集48家高科技企业,辖区内中小学52所,教育资源丰富,教育事业发达。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开展全领域的社区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社区教育的生命关照性

社区教育除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教育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正如叶澜教授所言,“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社区教育作为面向广大居民的教育,必须将关注人的生命质量,增强人的生活能力作为根本目标。一是要促进学习者交往的和谐和精神的充实。作为居民,其人际关系的范围是广泛的,有多少种角色就有多少种关系,作为家庭生活的一员,必须处理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作为共同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必须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和同级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都要以爱的投入做保障,以尊重他人为前提,以欣赏他人为必需,这样才能使个体保持积极的性情和平和的心态。二是要引导居民正确面对和化解危机。按照教育人类学的观点,危机存在于人类的必然之中,只要存在于社会之中,危机就不可避免。作为人,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将无法回避地遇到关于自己的身体、事业、家庭的各种危机,有时打击可能是巨大的。必须引导每一位居民做好迎接危机的准备,掌握对付危机的办法,当危机到来时,能泰然处之,积极应对。区妇联紧紧围绕“生命关照”这一主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促进了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

5.社区教育的生活实践性

社区不同于工作岗位、学校等其他组织,是居民生活、休息、娱乐的场所。社区教育应形式多样,要以生活为载体、经验为资源。要充分利用社区居民的生活经验,不断创设教育情境,提供环境刺激,让居民在活动中学习,在利用经验中生成智慧,在积累经验中生长。在社区教育中,我们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围绕“新三学”(学英语、学电脑、学科技),开展学习节、读书会、社区教育超市、文化走廓、图书互助俱乐部、快乐20分钟交流、评选“学习之星”等活动,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寓活动于生活之中,做到了情趣浓、吸引人、喜闻乐见、学有所获。

6.社区教育的个体独特性

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必须十分关注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要引导全体居民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承担者和评价者。引导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组织学习活动,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充满快乐、乐此不疲、勇往直前。要引导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引导他们自觉将学习材料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有意义建构,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中获取知识。要引导学习者探索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倾向和学习风格,引导他们运用独特、高效、灵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区机关工委在创建学习型机关过程中建立学习日制度,每周三、五下午为机关学习日,开设“玄武讲坛”,邀请省市资深学者、教授为机关干部上课、作辅导报告、专题讲座、普及和传授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等有关知识,帮助机关人员形成科学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促进了学习活动的个性化。

7.社区教育的内容丰富性

社区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我们根据社区人员年龄、职业的多样性和社区组织的复杂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了多样性的教育内容。在机关层面上,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为出发点,组织机关干部参加修养型、知识型、技能型的学习活动,参加更高程度的学历教育,改善智能结构,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居民区,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建设包括零岁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弱势群体教育、流动人口教育等由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构成的“教育链”。我们还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社会实践、法制教育、职业培训、青少年课外活动,继续教育等七大教育模块。在企业层面上,开展生产、技能、管理等培训活动,促进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在家庭层面上,以人的全面进步和自我创新为立足点,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在全区文化建设层面上,围绕“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目标,通过“玄武学习网”、“图书互助俱乐部”、“文化走廓”等载体,广泛开展“快乐的20分钟”、“家庭英语演讲比赛”等学习交流活动。

8.社区教育的多策互动性

社会结构的多维性、社区居民分布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决定社区教育必须形式灵活、策略多样。要充分发挥政策、体制、载体的配套作用,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人人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首先是制度推动。玄武区成立了由区委分管书记、宣传部长、分管区长牵头的“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和由区委书记、区长牵头的“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领导小组”。各驻区单位、各街道也全部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并形成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实现对社区教育的“四个纳入”,即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纳入区社区建设规划,纳入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现对社区教育的“五个督查”,即人大代表的法律督查,政协委员的民主督查,区文明办、社教办的检查考核,区教育督导室的依法督导以及社区居民的公开评议,保证社区教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社区建设的基础项目。

其次是政策配套。政府通过制度化建设实施11178工程,从提升1所社区学院、11所街道社区学校的教育职能、提高7类基地的建设水平、开展8项创建活动入手,强化社区教育实体建设,形成四大网络。玄武社区学院依托区电大、职工学校、进修学校,整合区党校、人事局、劳动局、财政局、商业局、环保局等部门的教育资源,加强对街道社区教育的服务、协调指导。11个街道成立社区学校,把来自不同系统的人口、家政、职工、计生、科普、老年学校整合起来。如,在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建立11个社区学习中心,50多个社区学习基地,在辖区各有关单位建立方便市民学习、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社会实践、青少年校外活动、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七类基地,并通过这些实体,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朝夕广场、周末课堂、双休日俱乐部、玄武讲坛等教育超市的八项创建活动,形成了玄武教育四大网络;一是继续教育网络;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网络;三是青少年的校外教育网络;四是市民的教育网络。区政府每年评选在11178工程中10%以上的单位和家庭为学习型组织,以此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深化社区教育。

(二)形成了有特色的“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发展模式

1.以回答“五个问题”为基点,不断更新社区教育理念

玄武区始终将理念的更新作为社区教育的出发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届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及社区学院(学校)成员都通过对“五个问题”的回答、讨论、反思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社区教育理念。这五个问题分别是:一是谁来学;二是学什么;三是在哪学;四是何时学;五是怎样学。玄武人在不同的社区教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着不同的回答和思考。比如,八十年代中期,社区教育处于发展初期的以“在校学生为中心”的“校外教育阶段”。他们认为,社区教育就是青少年在课外时间通过活动、游戏等形式在社区活动中心,(如少年宫、科技馆等)学习课外知识。当时相应的社区教育理念是“社区教育以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社区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双向服务”阶段。社区教育的理念是“引导和帮助驻区单位开展各种培训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驻区单位在财力、物力方面支持学校工作,并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从1995年起社区教育进入了“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的第三个阶段。社区教育工作具有面向辖区全体成员、逐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居民适应自身工作、满足居民多种生活需要的新职能。近年来,随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终身学习、人人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提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玄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玄武人在回答以上“五个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反思、交流、碰撞,达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体系化的学习理念,那就是:

学习的新内涵——学习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学习不仅是人们择业和就职的手段,而且承担着提高个体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正确的生活、休闲观念,造就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职责。学习将有助于更大限度地完善个人的潜能和品质,并给人的生活质量增添价值。正如英国学者“贾威斯”所说,“在学习型社会中,提供给所有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因此每个人均得通过学习充分发展潜能,达成自我的实现。”

学习的新外延——学习与人的生命活动有着共同的外延。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经验和知识总量的不同,因而社会成员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和时间投入不同,学习对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也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网络化、科技竞争激烈化、在全面提升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综合实力的21世纪,学习必将成为在时间上扩展到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社会活动。

学习的新方式——学习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学习型社区,学习者的学习由他律走向自律,学习成为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人们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习不仅是每位居民的权利,也是每位居民的义务。学习不仅是社区的一项制度,更是社区的一项福利。社区的自身发展和学习氛围的营造向每一位成员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个体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将学习看成是个体获得幸福感的来源,看成是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看成是自我的基本生活方式。在每位居民看来,学习就是生活,生活中不能没有学习。

学习的新领域——组织学习。在学习型社区,由于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和对知识的要求已经超越单一的个体状态。因此,要求社区的每个单元、家庭、企业、事业、街道都要成为一个开展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型组织。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人类离不开空气一样,居民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其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组织的支撑与帮助。在学习型组织中,成员间资源共用、经验共享、方法互补、观念互动,从而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态度的改善。

2.以建立社区学习的保障体系为基础,形成社区教育的科学运行机制

在社区建设中,为了使学习型社区工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玄武区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

建立一个评估体系:在研制学习型家庭、企业、机关和学习型社区、城区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科学、有指导意义、可操作的社区教育评估体系。

充实两级组织:一是在区域层面上,调整充实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系、沟通,统筹全区教育资源,将我区党政机关多、大专院校多和中小学生多的隐性资源优势转化为社区教育的实实在在的显性资源优势。二是在区级层面上,建立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领导小组,各责任部门明确分工,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创建任务的完成。同时,各街道均重新调整社区教育委员会,以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完善玄武区社区教育工作条例和玄武区教育干部工作职责;二是领导小组每月定期汇报工作进展的例会制度;三是每年一度的总结表彰制度。

形成四项机制:一是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各项评估指标体系,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激发人们追求知识、超越自我的热情。二是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积极实施社区人才资源的整体性规划和开发,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和区内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完善人才引进、竞争、激励、评价、分配机制,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协调运作机制。创建学习型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结合、步调一致、齐抓共管、协调推进。既要建立各级创建学习型社区工作指导机构,进行总体规划部署,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又要建立起各类学习型组织协调机构,分头负责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协调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四是督察监督机制。要建立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要抓好各方督查,如,人大代表的法律督查、政协委员的民主督查,区文明办和区社教办的检查考核、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依法督导,人民群众的公开评议

做到五个纳入。将社区教育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纳入区社区建设规划和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有关单位、部门的工作划,纳入每一个家庭、居民的发展历程。

3.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为突破口,打造创新务实的社区教育队伍

社区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的系统工程,必须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整个社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以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为突破口,打造了一支创新、务实、高效的社区教育队伍,促进了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队伍建设重培训。 按照“高进”、“严管”、“优出”的原则配备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将热爱并熟悉社区教育工作、作风正派、年轻有为的优秀人员选拔到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中来。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加大对工作人员培训的力度,一方面,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借助有关高校阵地进行社区教育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工作方法、技能培训,同时利用例会时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拓宽知识面,创新工作思路的培训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工作人员摆正角色地位、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以一切为了社区居民利益为出发点,以社区居民是否满意为工作准则,做社区居民最喜爱的“朋友”,最善意的“参谋”,最热情的“公仆”。

队伍建设重能力。 我们在抓好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始终关注他们的能力建设。主要进行三个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训。一是信息素养能力。我们要求所有社区教育工作者都要能及时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主旋律,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准确了解社区成员及单位的思想动态和教育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并根据获得的信息确定社区教育的内容。二是创新能力。社区教育工作者不能仅做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和照章行事的办事员,而应当是做深刻领会、创新落实的实践者。我们要求所有社区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都要在领会、理解上级意图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本社区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贯彻落实,只要是有利于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全面提高,有利于社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行动都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三是组织能力。社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社区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向社区成员宣传社区教育意义,唤起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认可与意识的责任。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要善于协调和发动社区成员单位积极配合、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活动。

队伍建设重多样。 区委区政府专发了《关于深化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实施意见》,要求各街道从现有体制中,落实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人员,各社区还可根据社区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聘用兼职人员。玄武区因地、因时制宜,建立了六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社区需要,具有社区特色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一是以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等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二是以解放军、警察、法官为主体的法制纪律队伍;三是以英雄人物、名家、名人为主体的榜样示范队伍。他们被中小学聘为顾问、辅导员,到学校做报告,与学生共同活动,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四是以学有所长的专家、能工巧匠为主体的科技、文体、劳技活动指导队伍。他们被聘为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定期为居民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五是以优秀学生家长、科研工作者、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通过咨询、讲座、家长学校等形式指导家教。六是以各种有一技之长的工人(营销员、厨师、美容师等)实践活动指导队伍。他们定期向居民区下岗待业人员提供生活技能、求职等方面的示范与培训。

4.以整合社区资源为途径,形成社区教育发展的整合力

将社区蕴含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整合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社区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形成自治合力。 玄武区驻区人员有48万(含流动人员)。在江苏省仅有的75名两院院士中,玄武区占了近半数,这是一支潜在、优良的人力资源。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内“有心者、有力者、有才者、有闲者、有求者”的积极作用,加快人力资源整合,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建立了专兼结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有专职人员30余名,兼职人员按照教学需要延揽聘用。志愿者队伍有13支,他们是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白衣天使志愿者队伍、外来务工人员志愿者队伍等,上至将军,下至红领巾共2.7万人。通过整合打造了一批社区教育队伍,唤醒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了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高科技人才多的优势,开展科普宣传,科技推广活动。成立了社区科普站,选配好科普站长,与气象台联合成立了全国首家社区气象学院;成立了娃娃学院、少年科学院、少年工程师俱乐部等一批国家、省、市、区科技特色学校。如,兰园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内13名中科院院士的优势,在著名科学家朱兆良、熊太闰院士的支持下,开通了兰园“社区院士科普网站”,网站定期邀请院士和大学教授在网上发布科普知识、解答网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卫岗街道发挥农业大学教授多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办“科普集市”,定期开展向市民送科技活动。

整合社区物质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打破资源性障碍,加快社区教育阵地的整合,构筑社区教育平台。玄武社区学院、11所社区学校、玄武社区教育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种培训菜单,成为尽可能满足居民学习需求的市民学校。跨部门的物质资源整合,驻区社会办学机构物质资源的整合,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阵地,体现了玄武区共驻共建共享、互动互促互补的“三共三互”原则,体现了社区教育的效能。玄武区开展的“四进社区”活动在南京市乃至全省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四进社区”通过整合各个部门的物质资源,把最好的教育送给社区居民。如,教育局与劳动局两家联手,教育局提供管理、师资、场地,劳动局提供学员、内容、证书,共同为下岗再就业者提供教育服务,实现了跨部门的教育资源整合。中小学教育系统的运动场地、图书馆、计算机房等物质资源已对社区开放。驻区单位如梅园新村纪念馆成立社区学习中心对社会开放。博物馆、科研院所、金陵图书馆、金陵老年大学等,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如“洋话连篇外语培训学校”、珠江路的“普雷青鸟计算机学校”以及各种开发婴幼儿智力的“亲子园”的开放在市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积极开发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阵地。 近年来,我们投资2000多万元在有关街道建立起若干所社区综合教育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化设施不足的缺陷。如新街口街道的基地拥有社区居民学习求知的八大阵地:一是社区少儿潜能开发中心。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引进国家教育部少儿潜能服务项目,实施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二是社区团校。针对青少年大力开展《未成年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普及,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三是社区再就业中心。结合街道“不挑不拣24小时上岗就业”服务承诺,深入开展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四是社区国防教育学校。依托驻区军事单位在居民中宣传《国防教育法》、《兵役法》有关知识。五是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名师讲座和家长育子经验交流,提高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六是社区人口学校,着重对社区育龄妇女开展优生优育知识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生殖保健教育,倡导先进、文明的生育观念。七是社区休闲学校。通过开展插花、烹饪、编织、家政理财、器乐书法等富有情趣的学识活动,提升人的生活品位。八是社区老年文化培训中心。开展老年书画、戏曲、保健等活动,促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5.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社区教育的宽广平台

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类活动是激活社区现有各类资源,融通社区各方面联系,提升社区文化层次的有效形式。我们重点以八类活动为载体,促进社区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1)万人读书活动。 根据社区成员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实际需要,围绕新四学(学英语、学电脑、学普通话、学科技知识)活动,组织开展居民读书活动。向广大居民介绍和推荐新书、好书,适时举办“学习节”,评选学习型家庭、“学习之星”、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因势利导,不断将居民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为方便居民学习英语,克服“哑巴”英语问题,社区在休闲广场推出英语角,邀请高校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吸引驻区高校及外国留学生开展英语会话,营造浓厚的口语氛围。

2)百科论坛活动。从社区群众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开设社区教育讲坛,建立师资库。通过举办学习研讨会、辩论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3)文化娱乐活动。立足社区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争创一批优秀文艺演出队和文明晨练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学雷锋纪念日”、“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国庆、元旦、教师节等推出多台晚会、演出、知识竞赛等。举办流动人口运动会,老年门球赛等体育比赛,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体活动。

4)典型示范活动。利用社区的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创建学习型社区中的新风貌,宣传社区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人和事例,评选“学习型家庭”。利用“身边人、身边事”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以点带面,引导社区成员向身边人学习、以身边事为榜样,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活动中,将学习型组织建设列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将学习型社区建设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使学习型社区建设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富有成效。

6)共建活动。与驻区有关单位如市新闻出版局、药品监督局、区法院、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开展单位结对子共建活动,形成社区支持单位、单位援助社区的良好局面。如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定期到社区就出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对居民进行宣讲,培养居民的版权意识,并组织图书发行单位定期选送图书到社区,优惠出售,为居民选购提供方便。

7)“帮学会”活动。如锁金村街道建立了旨在帮助居民学习的“帮学会”,把社区内文化素质高、有学习愿望的居民吸纳为会员,所有会员均可根据持卡的颜色不同,享受到有关高校、中学等教育资源开放单位不同程度的学习阵地的开放待遇。此举方便了居民学习,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目前,“帮学会”有会员单位20家,“帮学会”的成功经验正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推广。

8)弱势群体关注活动。贯彻社区教育的整体性发展原则,就必须对全区各类居民普遍关注。我们对下岗职工和流动人口的关注活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能培训。成立外来人口、下岗职工培训中心,按照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开展技能培训,并实行费用减免政策。二是政策引导。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岗位,实施再就业工程。三是人文关照。尽社区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子女就学问题,同时引导他们遵守城市的法制法规,遵守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政策等。

6.以社区学院为龙头,形成制度化、多样化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

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的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 2002年上半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立了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由区分管书记任院长,区政府、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和电大有关领导任副院长,同时设立院务委员会,区有关系统、部门和各街道为成员单位,统筹全区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全区网络及实体动作如图所示:

 

 

 

 

 

 

 

 

 

 

社区学院

职业技

术教育

 

青少年

 

 

街道社区

   

职工学校、电大、进修学校

各系统、部门培训中心

职业技术教育

青少年校外教育

市民教育

党团员教育

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继续教育

市民教育


此外,我们还注重发挥区内其它培训机构的优势。如区高等学校、有关中学、区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等。我们已对全区11个街道的社区居民进行了学习需求的抽样调查,将根据市民的学习需求,调整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不断培育以学习型社区为核心,以学习型家庭为基础,以学习型机关为龙头,以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的学习型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辖区内单位、家庭、个人举办和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机会,使他们能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随时随地的从这些培训机构中的一个转到另一个,真正实现社区教育的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7.以评价指标的制定为手段,促进社区教育评价的可操作性

制定出可操作的、适合自身状况的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有利于学习型社区构建活动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有利于有效发挥政府对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行政督导和检查作用,以推动社区教育活动的更深更快发展。区委区政府在征求专家、学者、社区管理者、社区教师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论证、形成了《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评估方案》并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执行。评价指标的下发和督查评估的结果表明,评估方案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各街道、有关单位的社区教育活动开展,推动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今后将根据实施中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变化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补充。

8.以多元化的社区教育目标为价值取向,生成丰硕的社区教育成果

在“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用整体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取得了阶级性的成果,概括为:

社区居民的学习动机普遍增强。 自20023月份我们正式推进“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以来,通过教育政策的影响,评价指标的导向,社区学习氛围的营造,教育活动的开展,社区实际的整合等多种手段,社区居民的学习动机普遍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普遍提高。根据玄武区统计局2004年统计报告表明,本区共有130433户家庭,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比例已超过40%,受到市、区街道表彰的学习型家庭有650户,达到4.7%的比例。2002年南京市评选出100名好市民,玄武区有9名当选。在玄武湖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的问卷调查中,72.8%的家庭支持并愿意参与社区教育,(其中23.2%非常支持、49.6%比较支持)。根据玄武区妇联对部分居民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2003年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00.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3%,居民家庭成员的教育学习费用达10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6%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社区居民通过参加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满足了自身不同文化、教育、生活需求,学习与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自身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修养获得了不断增高。社区教育的“全程、全员、全方位”教育唤醒了居民的社区意识,提升了社区的认同感。如社区开展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一助一”扶贫结对服务活动,社区互助社开展的“万家帮万家”服务活动,梅园街道离退休学习小组组建的“老妈妈合唱队”等活动的开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尚的好转,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学习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功能日益凸显。 学以致用是社区教育的特征之一,通过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如红山街道流动人口占全区人口的63%,街道社区委员会通过开展社区学校——流动人口学校来提高他们的素质。来自安徽的32岁青年李涛,在街道农贸市场经营蔬菜,生意红火,因为他能给顾客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成分。他说,这些知识都是从流动人口学校学来的。社区委员会开办的周末干部课堂设立玄武讲坛,学习WTO,学习现代管理与现代科技知识,有效提高了机关干部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现在,玄武区构建学习型社区的外部条件——区域经济的外部支撑已基本形成,呈现出社区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社区经济支持社区教育的良好态势。

(三)形成了有价值的实证研究成果

为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的分布状况、学习需求、学习动机,以及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现状评价,对今后社区教育的需求等方面情况,以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实证的角度对玄武区社区教育的需求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

1、调查设计

1)、调查问卷来源

问卷来源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编制的“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2)、调查对象

采用分级抽样的方式,选取玄武湖街道委员会,抽取六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抽取若干居民区,每个居民区抽取若干居民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手293份,回收率98%

3)问卷调查

300位居民发放问卷,回收后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过程

选调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社区教育经验的社委会干部、社区志愿者进行培训,然后入户发放问卷,不留姓名,次日收回。

3、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1)关于居民学习情况的调查结论

①、年富力强的社区教育主体

本次问卷调查的293人中,31岁——50岁的人数占总数的43%,加上21岁——30岁人数的11.3%,总数达到546%。社区教育的参加者总体上以青壮年为主。要求我们在教育内容的设计、教育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考虑到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特质,并予以科学安排。同时也要看到,60岁以上人数达到16.7%20岁以下人数只占4.1%,造成了年龄分布的两极不均衡性。这是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政策的成功贯彻和人们生育理念变化的必然结果。要求社区教育要不断关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的教育问题。

②、非工作成人比例偏大

本次问卷在职人员只占总数的32.1%,待业、退休、家务人员高达42%,再加上临时工作人员,总数达58%。这反映出近几年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一方面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非工作成人比例偏大的现实情况,不断增加社区教育活动中生活技能的培训内容,使社区教育成为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引导社区居民确立新的就业观念,不断引导居民走出“只有全民单位才算就业”的误区,确立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就业观念。使社区教育成为改变人们就业观念的有效手段。

2)、关于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情况的调查结论

①、社区居民学习动机的现实折射性

此次问卷在7种类型的统计数据中,第二项“不断学习可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百分比为50.5%。 “不学习要被淘汰、要落伍”的比例为13%,两者相加比例高达63.5%,另有10.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只有3.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是为了文凭,4.4%认为学习是为了证书。以上数据清晰地表明,成人学习者更关心、关注学习活动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改善、对教子方式的改进的的有效性,而较少关注具有符号、身份性质的文凭、证书。充分体现了学习动机的现实性、实用性特点。

②、学习理念的广泛普及性

问卷中“认为社区教育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居民总和高达84%。其中,“认为很有必要”的为24.9%,只有1%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教育没有必要。这表明,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玄武区学习型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区确立起了牢固、广泛、先进的学习理念。这是我们全面营造生态式学习型社区、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良好基础,必须发挥好、利用好。

③、学习内容的多元变化性

问卷中位居前四位的卫生保健、计算机、法律、外语,位居后五位的内容是家政、文艺、财会、科技。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释。一是由于社区成员兴趣、需要、工作的不同,决定了学习要求的丰富多样性。二是体现为学习需求的社会制约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外语、法律知识和技能已经超越了过去那种认为是一种专业技能的领域,成为个体参与经济活动、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一种基本素养。被调查者对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列第一位与我国近年来公共卫生保健体系建设的相对薄弱、去年非典病毒的传播、以及近一年来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宣传有关。三是根据科技、财会位居最后的现实,一方面说明了在现阶段我国劳动产品科技含量低、劳动力结构中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财会具有作为一种专业技能、专门化职业的特征,而不象计算机、外语那样被普遍认为是一项基本的公民素养。

④、学习方式的业余速成性

问卷中对社区教育方式选择是:选择脱产业余学习的居民只占6.2%,选择业余成人学校、短期培训科技讲座、生产、生活需知识讲座、远程教育等五项方式的总百分比达93.8%,这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学习的业余性,既符合当前国内外成人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也符合成人的在岗性、职业性特征。同时有关数据还反映了体现了社区居民学习的速成性、希望“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的特征。这些特征启示我们要减少社区教育的脱产、专业的学习安排,增加短期的、技能的学习安排,以实现社区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关于社区教育的参与及行动的调查结论

①、广泛普及的社区教育

玄武区作为有着优厚教育传统和正在建设中的学习型社区,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的实验区,尽管其调查数据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走在前列的部分地区教育活动的显著成效。例如有66.9%的居民经常参加社区教育,反映出玄武区社区教育有着较高的群众参与率。

②、深入人心的社区教育

问卷对社区教育的支持态度中,只有1.1%的不支持率,2.5%的不太支持,有72.8%的家庭对参与社区教育持支持态度。这进一步说明了近二十年玄武区社区教育活动所营造的浓浓的教育氛围、获得的广泛的群众支持、形成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③、需要纵深发展的社区教育

在肯定玄武区社区教育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区的社区教育在向纵深发展方面尚存在较大不足。一是社区教育的参与率需不断提高。在参加过社区教育的居民中有高达49.5%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参加,尚有10.8%的居民不知道、不了解社区教育,9.4%的居民没考虑过参加社区教育。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人口流动的加快,参加问卷调查的居民有相当一部分是刚迁入我区,对玄武社区教育的情况不了解有关。另一方面与我们社区教育的宣传、普及程度这不高有关。二是在对参加社区教育的类型选择中有47.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娱乐健康活动,只有7.3%的居民选择了市民学校,6.6%的居民选择了民办学校。说明当前我区社区教育的内容、功能过多停留在以娱乐、健康为特征的表层教育阶段,而与生态式学习型社区教育要更多关注居民的生命价值、潜能开发、生存能力等深层功能相比有较大差距。

④、呼唤投入的社区教育

问卷中有49%的居民认为社区教育不应当收费,27.4%的居民同意社区教育象征性收费,只有6.6%的居民认为社区教育可以按质论价。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投入不足是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一大障碍这一现实问题。在“为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希望社区做什么”的统计中,30.2%的居民希望设置“老、少活动中心”,26.8%的居民希望开办图书馆方便居民读书,20.5%的居民希望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占所选比例最高的这三项恰是需要较大经费投入的硬件设施。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社区教育的学习费用投入上,还是在社区教育的硬件投入上,都呼唤不断加大政府、社区等有关方面对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

4)、关于社区教育的评价情况的调查结论

①、理性的评价理念

    在对我区社区文化教育活动情况的评价调查中,有35.0%的被调查者认为活动开展比较丰富,40.6%认为活动开展一般,两项之和为75.6%。认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只有6.7%,认为比较单一的也只有7.8%。这说明社区居民对玄武区社区文化教育、及其它各类教育的开展情况从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从对我区社区教育持充分肯定态度的只占6.7%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对我区社区教育的期望值还很高,社区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居民的高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

②、多元的形式要求

在调查“为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希望社区做些什么”的数据统计中,希望“居委会设立活动中心,使居民有学习的地方”占30.2%,“开办图书馆,方便居民阅读”占26.8%,“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占20.5%,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教育形式的期望呈现出多元性。

③、内生力凸显的发展趋势

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动力主要应当是来自于以社区内部居民自觉的推力和独立与政府之外的各种非正式组织、团体的拉力为特征的内生力。问卷中有29.6%的居民选择“在自愿组织的民间社团基础上发展社区教育”,该选项在所有选项中所占百分点最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社区教育发育不完善、主要靠以政府的外推力为主要动力的发展社区教育的现阶段,玄武区居民对“在自愿组织的民间社团基础上发展社区教育”的较高认可度一方面说明了多年来玄武区所宣传实施的“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学习理念获得了大部分居民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我区社区教育活动中居民越来越深刻地体验到了各种非正式的组织、团体、办学结构的灵活、多样、有实效的办学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实惠。这从总体上体现了推动玄武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力已初步凸显的发展趋势。

三、“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实验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问题一:社区教育的发展过多依靠以政府行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外推力,社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力尚处于稚嫩阶段

回顾玄武区近二十年的社区教育经验,分析国内其它城市社区教育的个案,无论在社区教育的初期发展阶段,还是在已处于全面发展的社区教育现阶段,我们深深体会到,玄武的社区教育自始至终是以政府的政策、制度为导向,以政府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为推动力发生作用的,政府成为社区教育的动力源。如在社区教育机构设置上,大部分社区以政府行政官员为主体,政府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担任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主任,教育局、宣传部、民政局等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基层行政负责人和学校的校长共同参与治理。当然,无论在社区教育发展的任何阶段,政府的推动与整合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参照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社区教育经验,展望新世纪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景,我们认为,从长远看,社区教育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必须靠内部形成的自我生成力加以推进。在国外,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正好走了一条与我们相反的道路,传统的美国社区教育属于地方的社区事务,根据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不能干涉的。这种地方管理的传统有利于发展有特色的社区教育,但也有负面效应。例如,地方社区贫富差别较大,缺乏政府的调节各地方社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美国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社区教育。但并不能改变美国的社区教育是社区自身事务这一基本事实,也不能改变美国社区学院的旺盛生命力得益于地方社区灵活方便的管理体制和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这一基本事实。

问题二:社区教育的学理研究过多停留在实践层面,诸多理论问题尚需科学定位

由于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高等学校从事社区理论研究力量相对薄弱,造成我国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成功的实践范例也很少具有普遍推广价值。这就使得当前社区教育的学理研究过多停留在实践层面,诸多理论问题尚处于不清晰阶段。如对社区学院的理论研究缺少深度。社区学院是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为切入点,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的一项综合教育工作。要深刻认识社区学院的概念、内涵、性质、特色和职能,正确把握社区学院的发展方向。社区学院既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又不同于普通的成人高校,有着独特的结构、特征、发展目标、运行机制。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创办的社区学院种类较多,有些社区学院在功能定位上缺少特色。玄武区在社区学院建设中注意吸收国内外社区学院建设的优势因素,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整合资源、发展社区、面向居民、发展社区“的鲜明特色。我们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对社区学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社区学院的理论体系和和运行模式,使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又如关于“社区教育”与“社区工作”、“社区活动”的区分。社区教育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社区活动是社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他们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区别。考察我国的社区教育活动,研读诸多的社区教育文章,可以发现,这些概念在使用上经常相互替代、不加区分和界定。科学规范地开展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需要对以上概念进行学理上的比较与辨析。

问题三: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活动过多停留在经验阶段,理论素养尚需提高

     社区教育是以成人为主体的教育,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当然也包括前成年期的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社区教育的功能现在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社区居民的生存状态,降低和减少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社区教育工作有着特殊的教育对象,遵循特殊的规律。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需要了解社区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全面的社区教育知识,具有特殊的社区教育工作才能,形成丰富的社区教育智慧,以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良莠不齐,来源渠道多样,有政府行政官员、街道管理干部、离退休人员、中小学教师等。他们普遍缺少系统培训,缺少社区教育工作的相关知识。而且由于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尚未获得普遍共识,社区教育教师、社区教育工作者相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地位偏低。他们工作热情不够高涨,提高自我理论素养的需求不够强烈,社区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问题四:社区教育的研究方法相对单调,多样式的研究方法需不断充实

  这与我国当前社区教育的发育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专业化队伍不强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理论水平不高有关。审视我们的课题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在研究的范式上大都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质化研究范式强调在自然的情境下采用无结构访谈、参与性观察等方式开展研究,其主要方法有: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参与性评估法、案例研究法、反思性研究法、追踪研究法等。质化研究更适合于对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下的特殊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动态的探索性研究,它强调在自然的情境中,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双主体互动揭示事物的本质,并以归纳的方式为自下而上的建立新的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质化研究范式更贴近生活、贴近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其研究结果也更具有针对性。是社区教育研究的理想方法,但质化研究不适合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宏观的、发展趋势性的研究,而且研究主观性、经验性、情境性色彩更浓厚,研究的成果一般没有明确的结论,评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因而不具普遍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因此,需要量化研究予以补充,量化研究适合于对社会现象进行宏观的研究,并通过数量化的因果分析和相关分析,借助实验、推断、演绎及数理模式等手段验证假设,发现规律,揭示社会发展大趋势。其研究目标明确、方法具体、便于操作,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在社区教育研究中必须重视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通过量化研究揭示社区教育的特征和规律。反思我们的一些量化研究成果,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研究状态,缺少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使得研究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当前社区教育研究中在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使用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与研究目的相适用的研究方法。

问题五:玄武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尚需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完善

经过近20年的实践和探索,玄武区的社区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功能单一到功能多样、从经验型管理到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我们今后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和动力所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玄武区社区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都需要认真探索和回答,玄武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

对“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深入地从学理上进行阐述。诸如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本质特征、生态式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联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的联系、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具体指标是什么、当前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现状与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差距在哪里,玄武社区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到底在哪里等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足够关注并做出科学回答。

对“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实践模式需要不断完善。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成功的社区教育经验,梳理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成果,反思我区社区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上使社区教育进一步走向成熟。例如,我们现在的社区教育活动与理论上的模式是否相一致,是需要修改理论框架还是需要完善实践活动,如何使玄武的社区教育更好地吸收其他社区教育的经验,如何做到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等,都需要我们积极实践大胆探索。

(二)策略

 发展社区教育、营造学习型社区,不仅需要满腔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智慧化的策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社区教育的得与失,研究社区教育的规律与特点,不断加强机制建设、重视理论研究、加大培训力度、促进社区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策略一:加大机制建设,培育社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力

当前社区教育的内部推动力不足,过多依靠政府的行政措施的根本原因是社区教育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必须认真重视对社区内部居民学习需求的激发,重视对社区非正式团体和组织的引导和帮助,使社区教育由外推型转为内推型。

1、要建立起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社会变迁的加速,带来了劳动者就业竞争的加剧,职业变换的频繁。在未来社会,一劳永逸的职业不复存在,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教育也不复存在。社区教育必须敏锐地瞄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要密切关注行业的针对性、岗位的实用性和学习者的需求性,按照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不断增加技能性、操作性的内容,减少理论性、抽象性的内容,使社区教育成为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成为改善个人职业状态、实现居民人生价值和学习抱负的有效途径。

2、建立起课程结构与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必然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随着社会分工的多样化、闲暇时间的增多、老年人口的增多,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社区教育必须改变那种内容“千古不变”的老面孔,变以往课程的呆板性和僵化性为灵活性和丰富性。不但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学习需求,还要适应同一年龄、同一职业,不同类型个体的学习需求。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到社区居民中开展需求咨询,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要扎扎实实、深入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要加快课程内容更新改造的速度,开发多样、丰富的课程资源,发展便捷式、菜单式的课程模块,使课程资源贴近学习者的需求,富有影响力和吸引力。

3、建立起用人与育人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要在社区营造起浓厚的学习氛围,要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引导,使用人单位确立起“大人才”观念,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劳动力市场,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要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施展才能的机智,综合运用物质、精神手段,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的政策,充分体现学习者的学习价值,在全社会达成一种“学习改变待遇、学习改变习惯、学习改变职业、学习改变生活、学习改变命运”的共识,使学习成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成为个体生活的一部分。

4、建立起政府与社区互动互利的运行机制

要正确处理好社区与政府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在社区教育中包办一切的做法。政府要通过行政、政策、制度、经费投入等措施加大对社区教育扶持的力度。要放手培育社会各类中介组织、评估机构、办学机构,鼓励各类社区教育组织按照市场的法则独立办学。要扩大社区的办学自主权,形成灵活的办学机制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政府服务社区、社区自我发展的新型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策略二:加强理论研究,实现社区教育工作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实现社区教育工作的新突破,必须重视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要改变经验式管理,实现专业化管理,必须将社区教育定位在专业建设层面,定位在学术研究层面。做到:

1.理论研究队伍专门化

要认真研究、翻译国外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先进理论成果,科学整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社区教育的教育智慧。要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居民,尤其是成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要构建起社区教育的不同层次的学术梯队,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都要开设相应的社区教育专业,使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成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部分。要开展跨学科研究,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社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社区教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专业科目,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社区教育研究队伍。

2.理论研究载体配套化

要搭建和创设起社区教育的平台,促进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丰富社区教育的理论成果,实现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交融、贯通、创新。学术界、理论界要在政策、资金、课题等方面对社区教育实行扶持和倾斜政策,要创办专门性的学术期刊,交流研究成果。各级各类研究机构每年度要安排一定的课题指标用于社区教育课题研究,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理论体系。要特别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课题的针对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实现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制度化、常态化。

3.理论研究范式多样化

在讲究理论研究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必须提倡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克服研究范式单一化的弊端,克服“拍着脑袋撰理论的做法”,要改进和发挥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要结合社区教育的特点,学习和稼接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追踪研究、实证研究、现场研究、实验研究等,做到研究方法丰富、多元、有效。

策略三: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理论,始终将社区教育者理论素养的提高看成是社区教育焕发生命力、永保生机的源泉。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丰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智慧。

1.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要通过制度上、待遇上的努力,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重塑他们的社会形象。要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自我认同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信心,要激发起他们自我学习的动机、自我提高的愿望,引导他们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工作技能,培育专业工作情感,使他们做到理直气壮、满怀热情、胸有成竹、勇往直前。

2.精心组织,保证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扎实有效

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分类培训。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优势,与驻区大专院校联手合作,做好“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成人教育工作。要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培训课程的设置上,培训学员的待遇上进行改进,使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培训成为社区教育工作的“亮点工程”、“示范性工程”。要加强不同社区间、不同团体间的交流与沟通,要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拓宽培训的广度,挖掘培训的深度。通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敬业爱岗的社区教育专业化队伍。

3.积极引导,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良性循环

要在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同时,在制度上确立起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流动机制。要把好入口关,严格考核标准,规范上岗条件,制定不同类型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要将社区教育人员的职称评定纳入专业技术评定范围,设置社区教育系列。要建立起严格的筛选、流出、辞退制度。要广开用人渠道,多元化吸纳社区教育人才,做到社区教育人才的管理规范、流动有序、良性循环。

策略四:持之以恒、不断完善有玄武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

1.开阔视野,不断拓宽社区教育的广度

按照“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构建模式,必须在诸多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以拓宽社区教育的广度。在教育对象上,要不断完善以成人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网络,建立起从零岁至老年的各年龄段的教育对象主体群。要根据社区的年龄分布状态、职业分布现状、时代发展特征,加大对社区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如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就需要深度地开展老年人口的教育。在教育目标与内容上,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同时又不千篇一律,不僵化、教条,要结合本社区的实际、人员的特点,在不同的时空阶段,确立有侧重点的教育目标,安排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2.深入探索,不断挖掘社区教育的深度

挖掘社区教育的深度,就是要体现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扎实性,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社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管理工作者要培育起热爱社区教育的深厚情感,确立起建设好社区、发展好社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通过社区教育真正达到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生存状态、维护社区全面稳定的目的。真正将社区教育办成对社区居民有强大吸引力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办成有利于提高驻区单位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强大动力源和辐射源。

3.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高度

在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才刚刚起步,社区教育对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作用还未能完全显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变迁的加速,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社会将越来越呼唤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完善,社区也必将不负众望,发挥着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从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看待和发展社区教育,将社区教育看成是整合全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社会大教育的主要途径,看成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看成是提高全民学习能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只要我们确立起科学的社区教育理念,不断加大国家的政策、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对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支持优势,进一步激发起全社会的参与热情、调动起全社会的参与积极性,社区教育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邀请分享收藏
服务网点
主办单位: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联系电话:025-66000537

版权所有 南京市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 © COPYRIGHT 2012-2013. XWSQJ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 苏ICP备1301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