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区学院>>阅览文章

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摘要: 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程华光与她的华光希望小学 已过六旬的程华光,是玄武区梅园街道东南大学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退休前是南京......

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程华光与她的华光希望小学

             

 已过六旬的程华光,是玄武区梅园街道东南大学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退休前是南京港第一港务公司的一位运输科长,她的老伴李方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路桥专业的一位知名教授,生于安徽舒城。夫妇俩一直将金寨这个革命老区作为他们的故乡。

  19978月的一天,电视台一部有关安徽金寨县实施“发展教育,摆脱贫困”工程的专题片深深触动程华光夫妇:“……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种种原因,被誉为‘将军县’的革命老区金寨县仍处在贫困线以下,无钱上学、无校可学成了制约老区教育发展的障碍……”屏幕上出现的崇山峻岭中许多学校墙垣破裂,千疮百孔,孩子们在冬不御寒夏不挡雨的破庙里上课的画面;有的乡村连破学校也没有,孩子们只得翻山越岭到别的村子去上学的事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因家里穷,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放牛耕地的报道,使程华光哭了。

 她想,如果能为老区人民援建一所希望小学,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那该多好啊!那一晚,夫妻俩失眠了。

 夫妇俩经合计,决定拿出家中毕生积蓄10万元,再借2万元,在大别山建一座希望小学。

 1997年8月26,一封署名为李方、程华光的情真意切的信从南京飞到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团委、县希望工程办公室。

 对于程华光夫妇的义举,金寨县领导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经过研究,决定把希望小学的校址选在教学条件最差的古碑镇留坪村,并邀请程华光夫妇101赴金寨县考察。

留坪村是金寨县100个贫困村之一,解放前村里的私塾建在“龙王庙”里,解放至今小学校就一直是这所破庙,由于老庙年久失修又不够用,7个村民组有35名小学生要翻山越岭到邻村另外两个教学点去读书,还有不少适龄儿童因条件所限无法入学。

县里和镇政府为该村规划的希望小学,计划建设600平方米,三层教学楼和1000平方米的操场,共需资金36.22万元。镇政府自筹加上群众捐款、以工代赈后,尚有15万元的缺口迟迟无法补齐。程华光夫妇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之光。征得他们的同意,镇政府决定学校就以大别山的女儿程华光的名字命名为“华光希望小学”。

103,“华光希望小学”正式奠基的日子。黄昏时,当载着程华光夫妇的车拐进村头时,老乡们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最纯朴的感情,几百名群众上前把车子层层围住。70多岁的张振凡老汉拎着一篮山货,紧紧握住李方的手呜咽着说:“李教授,你这是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恩重如山啊!

学校虽是建起来了,但那些年收入只有五六百元的家庭怎么能担得起每个孩子每年400元的学杂费?即使在学的儿童,也可能因为贫困而中途辍学啊!

思虑再三,夫妇俩决定建立一个“李方之友家庭希望工程奖学金,动员海内外的学生、亲戚、朋友都参加进来,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华光希望小学”的孩子们。1998年元月初,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劝募信从南京寄往上海、北京、珠海、香港,并飘洋过海飞往日本、德国、美国……

19981月底,曾五次应邀来中国讲学的德国交通工程专家约翰.博世菲尔德先生给这个中国首家“家庭希望工程奖学金”基金会寄来第一笔捐款2000马克(折合人民币9350元)和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你们的举动真是太伟大了,我对中国有着很深的感情,爱心无国界,这点钱聊表一个德国朋友的心意。”

随后,一笔笔海内外捐款陆续汇来:德国朋友诺.基特贝尔格和艾里希.朗格先生各寄来200马克;美国华侨杨宇和寄来100美元;教授60年代的学生、香港的蔡相如先生捐款3000元;教授的学生、某省交通厅副厅长以“一个不愿留名的朋友”名义捐助6000元;著名桥梁专家、同济大学的石洞、李燕生教授夫妇把一个月的工资3000元一分不剩地全部汇来;二女儿文文送来1000元;南京退休女工常国惠将刚刚拿到的一年房屋租金1000元寄给了金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并在亲戚朋友中为基金会募捐到1000元;就连李方老母亲也把多年积蓄下来的,子女们孝敬她的生活费、零花钱9000元全部捐出来……不到一年时间,程华光夫妇的“家庭希望工程奖学金基金会已收到海内外捐款共6.5万元,并已全部捐给了华光希望小学。

除了捐资,他们还积极捐物,仅2002年,程华光夫妇就为希望小学捐赠和募捐的电脑6台,打印机一台。每年去希望小学看望学生的时候,她们都要想办法再为学校增添一些教学设备,并带上电脑维护人员对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全面的保养。

为了解决特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程华光夫妇还发动亲朋好友开展长期结对助学活动,至今已有44名特困而面临辍学的孩子受到每年400元的长期助学,这其中也包括了程华光夫妇的两个女儿和侄女的资助金。

20011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举办了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交流活动,特邀华光希望小学派两名品学兼优的孩子到北京参加了这次活动。当他们得知这一喜讯后,他们夫妇俩又拿出了4000元,让华光希望小学的校长带去北京,为孩子们鼓劲。其中参赛学生汪玉兰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二等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程华光夫妇虽然年近70,但他们都还在忙碌着。夫妻俩在办一个公司,他们要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攒足经费,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学。自华光希望小学建好以来,他俩每年都不顾年老体弱和旅途劳累,总要安排12次亲自去金寨。看着他们亲手援建的希望小学和背着书包、认真学习、健康成长孩子们的身影,程华光夫妇满意地笑了。

 

 

   梅园街道社教办、东南大学社区供稿

邀请分享收藏
服务网点
主办单位: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联系电话:025-66000537

版权所有 南京市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 © COPYRIGHT 2012-2013. XWSQJ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 苏ICP备1301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