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区学院>>阅览文章

争做和谐家庭、创建和谐社会

摘要: 争做和谐家庭、创建和谐社会 城镇的邻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组合体。是从互不相识到相识的、自然的、一依带水的聚合体。其中的关联与关系......

争做和谐家庭、创建和谐社会

 

城镇的邻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组合体。是从互不相识到相识的、自然的、一依带水的聚合体。其中的关联与关系好似有缘分又好似不是,但已聚到一起成为邻里,应当说是一种缘分。这里面总有一种微妙的关系,有人说是脆弱多变的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对各家各户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有人认为邻里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块阵地,社会活动中的后勤基地,它没有隶属关系,却具有深奥亲情的和感情,需要你我他去用心浇灌,因为这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朵小花,每天出门进院都要想见上一面,笑脸相对问声好,能使你一天的工作也有一丝欣慰。因此现如今城镇开发中的居民小区,都冠名某某花园、某某安居园、康秦园,这其中的寓意就是让人们相处于一个和谐环境中。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一个好得发甜的,却又非常古朴的谚语,那就是邻居好赛过宝。邻里关系是每个人,每个家庭任何时候都不应轻视的一种关系。要建立的邻里关系。多年来我们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做到以邻里友好相处,并从中体会到:

一、要注重家庭成员的学习,抓素质教育要常态化;

二、要规范家庭成员日常的良好品德,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说不利团结的话;

三、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尊重邻里人群的个性;

四、要不怕吃亏,严于律己,对不碍大局的行为要包容;

五、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区内公益性劳动,克服事不关己,能推就推的心态;

六、要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邻里安全;

七、要克服本位思想意识,有不慎的言语或过错,要主动改正改进,不强词夺理;

八、要不说不信不传有损害他人心理健康的言行,宽厚待人尊重别人隐私;

九、要助人为乐,力所能及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自己有一技之长的义务服务;

十、要恪守和平友好相处原则,凡事多想方便邻里,严守不争利好。

由于我们这个家庭所有成员,能自觉地实践这些条条,我们在邻里间从来没有什么矛盾,即使遇到了一点不尽责的事,在诚意的交涉中就可一笑而了。因此邻里间不管大人小孩,大家都能以友好的目光来看待我们。对此我们亦体会到,我们不仅是为小区邻里的安宁的、日常的、有心的付出者,更是受益者,从中我们体会到,中央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实是很实际很得人心的,是当今社会呼之即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布署。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并且一定要自觉地以八荣八耻为尺子,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去努力地终身实践,肯定能得到终身受益。

这些年来我们的邻居常有一些变动,有来的有去的,我们家算是比较稳定的老住家,并且由两代五人发展到十一口三代人的大家庭。由于家庭成员的增加,管理教育的力度自然也是要与时俱进。处理好老邻里新邻里关系的宗旨不变,对新生代我们把处理好邻里关系,由老一代去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传递,细心地引导新生代懂得,怎样以我为主处理好邻里关系,怎样天长日久地,事事把握着自身的言谈举止。这是既易也难的事,难就是心态要好,在处人、处事、处关系中,心态不能失衡不能出格。

我们这个家庭的儿媳和孙辈也都明白,处好邻里关系,首先要自觉接受别人的监督,这里亦能衡量出接受公民道德教育的程度高低,因为公民道德教育及其提倡八荣反对八耻不是靠课堂、靠单位八小时里能牢固扎根。还要在社会的大天地中去有心有意地实践,认真地做到邻里间的和平相处,就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也能衡量出一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程度,以我为主做好邻里间的团结互信互助,就能非常直观地体现出一个公民所俱有的较高修养的大脸面。

有人说,人的素质好是因为环境好,这仅仅说明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人的好也可以改变环境。我们这个家,在前面谈到,既是好环境好邻里的受益者,亦是重负所望的付出者,这是相辅相承的。我们这个家的成员,大人都是党员和工作单位的骨干,文化上都具有较高学历,儿、媳们有较好的工作业绩,常立功受奖,能严守法纪、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孙辈们则是都能天天在脑门上贴着红五星回家见大人,全家从老到小没有人参加不健康的社交活动,有时间都能自觉地学习充电。老的退休后能积极参加居民中和社区的助民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随时随地的提供帮助,还义务为军人及其家属服务,这里包括为有相识和不相识的军人和军人家属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维权诉讼,我们还参加社区老妈妈洗衣队,为军区政治部警卫连战士洗衣缝被,参加谈心、娱乐活动等。因此曾受到市、区政府表彰与表扬,我们夫妻俩了参加南京市政府举办的双拥模范城市民论坛,介绍我们所取得一点成绩,受到了罗志军书记的接见。

社区中的邻里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和弦中的一个音符。自觉地维护社区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就是为创建和谐社会与家庭增砖添瓦,无尚光荣。

 

 

              

 

 

                    后宰门街道社教办太平门社区供稿

     

 

 

 

 

 

邀请分享收藏
服务网点
主办单位: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联系电话:025-66000537

版权所有 南京市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 © COPYRIGHT 2012-2013. XWSQJ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 苏ICP备13015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