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实践探索>>阅览文章

南京地质博物馆社区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 南京地质博物馆社区教育功能研究 自然博物馆是社会教育中心之一,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自然博物馆以其自身独特的实物特点形式,多样......

南京地质博物馆社区教育功能研究

 

自然博物馆是社会教育中心之一,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自然博物馆以其自身独特的实物特点形式,多样的展陈手段,在社会、社区综合教育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1.社区成员调查问卷分析

近几年,通过对玄武区梅园街道社区居民、社区学校、社区企业职工、社区军人等调查问卷(见下表),表明社区对博物馆还是很需要的:有一半左右的人表示常去文化纪念场馆;军人和学生最喜欢去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大部分的社区成员去文化纪念场馆的目的是增长知识和受教育,而多次去的原因是参观学习,只有学生表示是感兴趣。

问卷调查使我们感到了文化纪念场馆的希望,也感到了我们文化纪念场馆工作的不足:文化纪念场馆必须适应社会、社区的需要,与时俱进。

2.博物馆社区教育功能实践

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南京地质博物馆作为玄武社区的特定成员,对社区的文化建设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应在社区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南京地质博物馆充分利用本馆的资源优势,密切与社区的联系,自觉融入社区文化、经济建设,积极为社区居民、学校提供继续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场所,开设具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项目,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社

 

         

%

社区居民

辖区军人

企业职工

中学生

1.参观文化纪念场馆情况

经常参观占40

经常参观占60

经常参观占15

 

偶尔占60

偶尔占40

偶尔占80

偶尔占100

2.参观文化纪念场馆目的

休闲占30

休闲占10

休闲占10

休闲占6

增长知识占37

增长知识占60

增长知识占35

增长知识占80

受教育13

受教育30

受教育65

受教育14

3.多次参观同一文化纪念场馆的原因

感兴趣15

感兴趣10

感兴趣20

感兴趣50

陪同55

 

陪同20

陪同10

参观学习10

参观学习90

参观学习45

参观学习40

其它原因20

 

其它原因15

 

4.最喜欢参观哪类文化纪念场馆?

自然科技30

自然科技80

自然科技20

自然科技70

历史古迹60

历史古迹60

历史古迹40

历史古迹60

爱国教育70

爱国教育100

爱国教育60

爱国教育40

民俗30

民俗40

民俗24

民俗30

艺术20

艺术20

艺术20

艺术60

5.南京市哪类文化纪念场馆办得较好?

自然科技30

自然科技80

自然科技35

自然科技70

历史古迹60

历史古迹60

历史古迹35

历史古迹60

爱国教育70

爱国教育100

爱国教育50

爱国教育40

民俗30

民俗40

民俗30

民俗20

艺术文化20

 

艺术文化20

艺术文化60

6.文化纪念场馆起到哪些教育功能?

自然科学50

自然科学80

自然科学40

自然科学60

历史古迹60

历史古迹60

历史古迹35

历史古迹60

爱国教育80

爱国教育100

爱国教育50

爱国教育70

民俗30

民俗40

民俗18

民俗20

艺术文化20

 

 

艺术文化20

7.对所属街道、社区的文化纪念场馆的熟悉程度

熟悉占100

熟悉占40

熟悉占30

熟悉占44

 

不熟悉占20

不熟悉占50

不熟悉占48

 

 

完全不熟悉占15

完全不熟悉占10

8.所属街道和社区展开过文化纪念活动情况

经常开展100

经常开展80

经常开展30

经常开展20

 

偶尔开展20

偶尔开展50

偶尔开展64

 

 

没开展20

没开展10

9. 所属街道和社区与文化纪念场馆之间的联系或交流情况

密切联系40

密切联系30

 

密切联系12

有联系60

有联系60

有联系50

有联系26

 

没联系10

没联系25

没联系18

 

 

 

不清楚44

10.南京市文化纪念场馆起到了社区教育功能吗?

起到了教育功能占100

起到了教育功能占90

起到了教育功能占20

起到了教育功能占30

 

没起到教育功能占10

没起到教育功能占50

没起到教育功能占60

 

 

完全没起到教育功能占20

完全没起到教育功能占10

11.你对文化纪念场馆在发挥社区功能方面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1.降低门票

 

 

 

2.增加文艺和自然知识

 

区教育文化品位的提高、促进社区及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文化社区这一教育目标进行了一些实践。

2.1充分认识和有效利用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功能、教育功能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前身为建于1916年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1935年随同中央地质调查所从北京迁至南京市珠江路700号,它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博物馆。博物馆积近百年地质学发展之底蕴,馆藏标本十分丰富,这些都是地质博物馆的宝贵资源。博物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在普及地学科普知识、进行学科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特别是在科普教育方面,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和江苏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和南京市科技教育基地以及南京市玄武区梅园社区科普教育基地。(照片123

2.2紧跟中央的部署,围绕中心任务,开展科普工作

在“法轮功”开始蔓延时,为普及地学科普知识,揭示地球、生命起源与发展,进一步揭批“法轮功”歪理邪说,揭露伪科学,我馆举办了“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专题展,并组织社区中小学学生参观,及时揭露了“法轮功”反科学、反人民、反社会的真面目,使广大公众、学生受到了最现实的教育。

2.3免费向社区、学校及全社会开放

为使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我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200210月起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是我馆大胆改革传统的运行机制,促进内部改革的一种方法,是博物馆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因为我们认为,既然博物馆是公益性单位,既然门票已成为广大群众参观博物馆的障碍之一,那么,还是大胆改革,放弃门票收入,另辟蹊径,再图发展,增加博物馆的收入,如地质旅游产品的开发、特殊购物中心的建立、消费服务业的完善等等。在国外,大多成熟的文化设施都是免费的。南京地质博物馆此举也是和国际接轨,是提高广大群众参观博物馆、培养群众市场一个直接的有效手段,它将促使博物馆成为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吸引群众,免费后的地质博物馆还采取了一系列“促展”措施,如拿出馆藏珍品,添置几千件新展品等,这些珍品不仅具有极高的价值,还有很好的观赏性。事实证明,免费开放后的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人数明显增加,受到了社区居民、学校及全社会的欢迎。(照片4

2.4博物馆教育融入社区文化、经济建设

作为自然类的博物馆,如何融入社会、社区的经济建设,为社会的经济建设、为社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呢?南京地质博物馆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地质博物馆积极探索科普教育的新路子,与社区密切配合,开展了多项活动,使地质博物馆真正成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生力军。主要做法:

2.4.1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地球日”活动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日,博物馆都要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活动,在社区橱窗张贴宣传画,制作展板,举办“专题展”。近几年,陆续举办了“保护地质遗迹”、“善待地球”、“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等专题展,并组织梅园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参观,使他们从中了解了地球的诞生与发展,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及生物的多样性,国土资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性及不可再生性,明白了人类的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自觉地来保护、珍惜国土资源,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并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渗透到个人的道德观中,共同维护社区的生态环境。(照片5

举办地球科学知识讲座 在江苏省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每年的“地球日”、“科技周”,针对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地质博物馆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去社区学校、单位讲座。近几年,分别在34中、玄武区教师进修学院、梅园街道等举办了“地震”、“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与检测”等专题讲座,受到了社区成员的欢迎。

举办地质夏令营 为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最近几年,我馆与地质学会联合成功举办了几期地质夏令营:1998年的江西庐山江苏省地学夏令营;2002年的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云南总营活动。 2003年夏天,我馆还与梅园社区共同组织了社区学校部分学生去南京六合桂子山地质旅游,参观火山景观。营员们在夏令营中既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从中学到了不少的地质知识。(照片6

2.4.2社区中小学教育的“第二课堂”

全面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不仅是学校,同时也是社会、科普场馆的职责。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南京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它的陈列展览正好符合了学生的这种要求,小学、中学的自然、生物许多课堂中提到的内容,在地质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实物标本及背景资料,还可以学到许多相关知识。自南京地质博物馆成为玄武区梅园社区科普教育基地以来,博物馆积极为社区居民、学校提供继续教育、社会实践的场所,社区学生可根据教课书的内容、进程随时随地来馆参观、学习。

2.4.3科普进社区、科普进学校

为使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向社区、学校延伸,我馆派出两名同志兼做梅园社区科普教育的辅导员。平时博物馆与梅园社区紧密联系,定期在梅园社区橱窗、学校摆放科普宣传材料、展板,积极宣传有关地球科学知识、环境知识,在实现博物馆积极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的功能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照片7

2.4.4利用科普协作网,深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几年前,南京地质博物馆与南京市十家科普场馆组成了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作网,旨在加强科普场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科普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坚决反对迷信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提高公民文化意识,促进科普事业健康发展,为“科教兴省”做出贡献。为配合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对科普知识的渴求,2002年至2003年,协作网成功举办了“苏北行”、“苏中行”活动,在淮安、宿迁以及扬州、南通四市举办了“走进科学、探索奥秘”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展览和其他科普活动。展览分为神秘的宇宙、观云测天、爱我地球、生态万象和快乐科学五个部分。这两次联展活动在当地引起了轰动。2003年夏天,为纪念《科普法》颁布1周年,协作网10家科普场馆还携带近200张展板,在玄武区锁金村街道进行了联展。

2.5营造精品展,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

 博物馆要承担社会、社区教育的责任,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必须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同步,与城市的建设相匹配,与观众的需求相吻合。不仅要在讲解和窗口服务上改变传统的风格,而且还应该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和形式上有所创新,馆藏品要有档次,只有这样,市民才能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才能得以体现。

南京地质博物馆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顺应时代需求,抽出部分资金,建立了“精品厅”。该厅收集了许多全国罕见的化石、千姿百态的矿物及造型怪异的奇石标本。展厅一开放,就吸引了广大观众,观众在惊叹的同时,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照片8

目前,南京地质博物馆正在启动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35年后,改扩建后的南京地质博物馆将以“科学性、趣味性、生动性”这一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出现在社区及全社会观众面前。(照片9

3.关于博物馆社区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业余生活的多样性,西方文化的科技、产品和服务等对承载着本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博物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外,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也削弱了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但应该看到,市场经济也为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带来了发展机遇: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及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需要,人们更加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渴求知识的愿望比任何时期都要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们主动到学校、到图书馆、博物馆充电,接受再教育和终身教育;另外,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也为博物馆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在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博物馆文化如何适应这种经济大环境的需要,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社会教育服务、为社区文化教育服务?已成为每个博物馆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3.1博物馆必须依托社区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博物馆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它是依托社区而生存的实体。博物馆必须立足社区,依托社区,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从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做起。可采取多种办法:如发展社区“义工”,聘请他们到博物馆来,作为博物馆的荣誉职工,听取他(她)们对博物馆的建设方面的意见;举办征文比赛、有奖竞猜等,从而使他(她)们了解和认识博物馆。另外,博物馆本身要主动介入社区文化生活,积极想社区介绍知识,宣传自己,在社区、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2努力开发博物馆的资源

地质博物馆是展示地球起源、发展及环境的自然类博物馆,它具有天然的自然属性。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收集、保藏、展示着大量的标本,这些标本是地球变迁、生命进化的见证。它向观众、社区成员讲述着地球的故事、人类的故事及环境的变迁。地质博物馆资源的独特性,使观众一来到博物馆,就仿佛走进了地球,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我们应该进一步开发这种资源,发挥其蕴藏的潜力,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运用固定展览、进社区展览、巡展、国际交流展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奉献精美的展览,很好地为社会、社区经济建设服务。

3.3继续免费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04210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会议,在会上,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强调,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办好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等文化事业,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些设施,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要实现免票,个人实行半票。南京地质博物馆将坚决执行中央指示精神,一如既往地向全社会、向社区免费开放,为社会、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希望政府今后能加大对博物馆的经费投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4进一步配合社会、社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博物馆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观众群体。配合社会、社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今天的青少年培养成 “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党和人民的期盼,也是历史赋予科普场馆的神圣职责。博物馆应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同教育部门携手“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3.5深入研究科学传播的理念

3.5.1科学传播的理念

20世纪,科学普及事业经历了一个广义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过程,由“公众理解科学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形态:“科学传播”,用“科学传播”概念代替传统的“科学普及”概念来整合科学视野越来越广、内涵越来越深的新世纪科学普及事业。第一,因为科学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功能在变化,科学普及的理念也在变化,由单向传播过程变成了公众与科学家之间平等的双向互动过程;第二,由于政府和传媒体的介入,使得科学普及的运作方式发生变化,由少数人的事业变成了一项社会的立体工程。第三,科学传播的受众不再单纯是无知无识者或是知识拥有的弱势者,而是所有的公民,其中包括那些科技专家,在他们的专业之外,他们一样需要启蒙。如今,“科学传播”概念在国际上已广泛认同并不断探究与发展。

3.5.2科学传播的主要特征

传播一词本来就包含者相互交往的意思。科学传播就是一方面科学家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公众也参与科学知识的创造过程、参与科学政策的制定和科学体制的建立;双向互动过程意味着一种观念上的变化,即科学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学问,它本身是出自人、为了人、服从人的;科学开始大规模显露其推动历史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实力和国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成为一个国家国力的标志。所以,各国政府开始通过立法、制定政策、拨款等方式,支持在全民中大规模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除政府介入外,大众传播的介入也使科学普及工程呈现出新的面貌。因为媒体是科学含量最高的一种信息载体,因而也必然会成为科学传播的生力军。

3.6博物馆要不断进行创新

创新是博物馆教育的时代要求,创新是博物馆发展的灵魂,惟有创新才能树立博物馆的个性和特色,这是博物馆的生命力所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不是简单地去观察和进入博物馆,而是更加理性化并要求更深层次地去了解、认识博物馆的展示和教育内涵。所以,创新已成为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如何推进创新呢?

3.6.1博物馆必须在展示内容的选题与组织上下工夫

博物馆的设计(内容、形式)思想的好坏是一个博物馆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展示内容则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所以,展示内容的选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博物馆要摒弃过去那种陈旧的、面面俱到的陈列思想,进行设计思路和内容上的创新。要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捕捉社会热点,展示地球科学最前沿的成果;另外博物馆应扬长避短,发挥特色。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成功之路,在于不拘一格、各有千秋。其中,具有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将是值得借鉴的重要原则。

3.6.2必须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展示方法,推动科普教育的创新和深化

主题精深的展示内容,要靠形式设计用新颖的构思、精美的制作传达给观众。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要注重展示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这样才能调动广大观众的参观情绪,而使参观收到最好的效果。

3.6.3必须加强博物馆的“品牌”意识,加强特色建设

对社区成员的调查问卷表明,社区成员中有一半多未去过博物馆,或对文化纪念场馆不感兴趣,这些调查表明文化纪念场馆还吸引不了广大的社区成员,还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向观众奉献精品展示。所以,博物馆必须加强博物馆的“品牌”意识,加强特色建设,全面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水平,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以锁定固定的观众群体。

3.7博物馆必须实行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市场经济体制下,博物馆过去的由国家一手包办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存、发展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行的体制。博物馆如何做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这是每个博物馆所面临的新问题。南京地质博物馆自200210月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以后,积极探索新路子,进行多种经营:如为了满足爱好奇石、地质标本的群众需要,制作了标本礼品;有偿帮助学校建立地学科普教育基地等等。事实证明,南京地质博物馆这几年的收入要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博物馆的收入多得多。所以市场经济体制下,博物馆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要树立市场意识,打破“文不经商”的陈腐观念,坚持以主业为主,以副补主,主副繁荣,这样博物馆的发展才有后劲。

3.7加强博物馆的人才建设

古今往来,国家兴亡,事业盛衰,无不与人才有关。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更显得重要。一个博物馆的工作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该馆管理和业务人员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一个专业性的地质博物馆,要想求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他们不但具备执着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本行业的管理才能;他们不但是社会活动专家,而且是学术专家。再加上一流的管理,这样的博物馆才会生气勃勃,才能把博物馆的工作推向兴盛的巅峰。

 

 

 

 

 

 

 

 

照片1:博物馆全貌;                      照片2:南京地质博物馆被授予全

国科普教育基地

 

照片3:南京地质博物馆被授予梅园社区科普教育基地

 

 

 

照片4:南京地质博物馆200210月起向社会免费开放

    

           照片5:“ 地球日”广场咨询活动

 

 

照片6:夏令营活动

 

 

 

 

 

 

 

 

 

 

 



照片7:学生参观博物馆

 

照片8:精品展示厅

 

照片9:拟建的恐龙展示厅

参考资料

[1] 中国博物馆通讯.1999年第11

[2] 中国博物馆通讯.2000年第5

[3] 中国博物馆通讯.2001年第11

[4] 中国博物馆通讯.2001年第1

邀请分享收藏
服务网点
主办单位: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联系电话:025-66000537

版权所有 南京市玄武区社区进修学院 © COPYRIGHT 2012-2013. XWSQJ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 苏ICP备1301559号